栖禅寺口月明时,欲系扁舟限柳丝。
岂是薄情离别易,亏人折尽路头枝。
何绛的《西湖后曲·栖禅寺口月明时,欲系扁舟限柳丝。岂是薄情离别易,亏人折尽路头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想要系上小船离开的场景,但诗人却不忍心离去,因为离别容易让人伤心。
“栖禅寺口月明时”这一句,以栖禅寺口为背景,描绘出月明之夜的景象。这里的“栖禅寺”,可能是指杭州的某个寺庙,也可能是作者的寓所或者他曾经游览过的地方。而“月明时”则点明了时间,可能是在夜晚,也可能是在白天。这样的环境设置,既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也预示着即将发生的离别。
“欲系扁舟限柳丝。”诗人想要系上小船,准备离去。这里的“扁舟”,指的是小船,可能是木制的,也可能是竹制的;“柳丝”则是一种植物,可能是柳树的枝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离开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原因。
“岂是薄情离别易”,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并不是因为薄情寡义才离别,而是离别本身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想离开,又不忍心离开。这种情感的矛盾和挣扎,使得诗歌更加深沉和感人。
“亏人折尽路头枝”,诗人感叹道,人们为了离别,连路边的树木都折断了枝条,以此来表达离别的痛苦和不舍。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离别痛苦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人性的同情和理解。
何绛的《西湖后曲》通过描绘月明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想要离开却又不忍离去的情感。他通过对离别痛苦的描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