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荷过尽出蒹葭,下郭村前月色斜。
山近罗浮无恶虎,如何闾巷少人家。
西湖后曲
芰荷过尽出蒹葭,下郭村前月色斜。
山近罗浮无恶虎,如何闾巷少人家。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西湖夜景图。诗中以荷叶、荷花的繁茂和村庄前月亮的斜照为背景,营造出宁静而优美的自然氛围。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指出虽然山林靠近罗浮山但并未出现恶虎,却为何村落中人烟稀少。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表达了对西湖美景及人文环境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虑与无奈。
芰荷过尽出蒹葭,下郭村前月色斜。
山近罗浮无恶虎,如何闾巷少人家。
西湖后曲
芰荷过尽出蒹葭,下郭村前月色斜。
山近罗浮无恶虎,如何闾巷少人家。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西湖夜景图。诗中以荷叶、荷花的繁茂和村庄前月亮的斜照为背景,营造出宁静而优美的自然氛围。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指出虽然山林靠近罗浮山但并未出现恶虎,却为何村落中人烟稀少。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表达了对西湖美景及人文环境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虑与无奈。
诗句释义: 怯坐月明中,非为月光冷。 不堪月照人,低头独顾影。 译文: 我害怕坐在月光明亮的夜晚,不是因为月光很冷。 但月光照射下的我,却无法忍受这种孤独和寂寞,只好低下头独自看着自己的影子。 赏析: 本诗以七言歌行的形式展开,展现了诗人在明月之下的内心世界。首句“怯坐月明中”表达了诗人面对明亮月光时的不安与恐惧,而第二句“非为月光冷”则揭示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接下来
诗句释义 1 出宿江门寄别任肇楚: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离开江门去别的地方,并在那里遇到了朋友任肇楚。"出宿"意味着离开住宿的地方或某个地方。"江门"通常指长江边的门户或者一个地名,但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住所或者他即将前往的地方。"寄别"是告别的意思,而"任肇楚"则可能是与诗人有重要联系的人的名字。 2. 船头明月光:这里的"船头"指的是船只的前端,"明月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
古歌其二: 闻郎客在楚,楚国有巫山。 应是神女故,教郎不得还。 此诗通过描绘楚国的巫山与神女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无法归家的深切思念和无限哀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主题,即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情的渴望。 注释: - 闻郎客在楚:听到你的客人(指你)在远离家乡的楚国。 - 楚国有巫山:楚国有个叫巫山的地方。 - 应是神女故:应该是神女的缘故。 - 教郎不得还:让你不能回去。
注释: 挽杨烈妇二章第一章 室中之戈,其乱孔多,妾死则那。 ——室内的兵器太多了,造成混乱。妾死了,我感到很悲哀。 译文: 在房间里摆放了许多兵器,这造成了太多的混乱,妾死后我感到很难过。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中妻妾去世的悲痛之情。“室中之戈”,指屋内摆放了太多兵器,象征家庭纷争不断;“其乱孔多”,意味着因为家中的争斗而导致的混乱无处不在。“妾死则那”
【解析】 “三城留别”即送别友人的诗,“留别野望雨望两侄与任山有同赋”。 “莫辞醉”,不要推辞。 “别离方在兹”离别的时刻正在到来。 “晓风”句:早晨的风把树叶吹散,飘落在珠江边上。 “我客”句:我的客人没有十天就走了。 “子留”句:你的侄子还留下了几天。 “相迟谢矰缴”,相会时谢绝了弓箭的射杀,比喻彼此不伤害。 “颉顽”句:相互较量,像天空中的鸟一样自由自在。 【答案】 译文 饮酒不必推辞
诗句原文: 引年辞海国,归棹倚春涛。 未尽诸生意,空存二疏高。 清樽开北海,长啸上东皋。 日涉园成趣,何如五斗劳。 注释解释: - 引年辞海国:辞去官职,归隐到大海之国的某个角落,这里可能指的是隐居的生活状态。 - 归棹倚春涛:在春天的波浪中,乘船回家,体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未尽诸生意:未能完全实现所有的抱负和理想。 - 空存二疏高:尽管有高尚的理想
【注释】 君:指对方。如:比得上。天上月:天上的月亮。余:我。似:像,比喻。井底鱼:井底的小鱼。愿:希望。惜:吝惜,舍不得。馀光:指月光,也比喻对方的恩惠、好处或好处。中心:内心。一照余:给我的心以照耀。 【赏析】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思妇之作,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全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 开头两句写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君如天上月”
【注释】 清江:指长江。 其:它的,代指“江”。 涯:岸边。 形影:比喻自己的影子。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形象。 迩:近。 朝夕:早晚。 相思:想念。 【译文】 清江有什么珍贵的东西?只是江边的红豆在生长。尽管我的形象就在眼前,可是一天到晚都在想念你啊。 【赏析】 此诗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妇曲。全诗三句,以“清江”开头,“清江”二字,点明了地点,也点明了时间——深夜,这为后两句的抒情定下了基调。
注释 1. 手软窗关缓,窗门偶自开:手指软弱时,窗户慢慢地打开;偶尔窗户自己开了。 2. 风入明灯熄,心存尚未灰:风吹进来,灯火熄灭了,但我心中并没有感到灰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首句“手软窗关缓,窗门偶自开”,描绘了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仍然坚持的场景。第二句“风入明灯熄,心存尚未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定和决心。尽管外部条件不佳
注释: 投藕绿池下,花开值晚烟。 荷花从水中生长出来,花朵盛开在傍晚的烟雾中。 卷帘当户坐,望莲不见莲。 打开窗帘坐在窗前,但看到的景象却看不到荷花。 译文: 荷叶青翠的池塘边,荷花在傍晚的轻烟中绽放。 推开窗户面对窗户坐着,看那荷花却看不见它
西湖偶作 故园篱豆绽凉风,酒簿衣单古寺中。 正恐秋声听不得,清霜禁杀络丝虫。 注释: 1. 篱豆:篱笆上的豆花。 2. 凉风:凉爽的秋风。 3. 酒簿:记录饮酒时间的账簿。 4. 衣单:衣着简陋。 5. 古寺:古老的寺庙。 6. 清霜:初冬的寒霜。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景物的怀念之情。首句“篱豆绽凉风”描绘了篱笆上豆花盛开的景象
西湖将军歌 秀江春色与历史英雄交织 1. 诗歌原文 - 秀江桥下春水生,缘桥几曲春花明。 - 燕山大将开幕府,千里不闻枹鼓惊。 - 当年挟策上金殿,幸夺翘关走飞电。 - 仗下看披雕锦衣,宫门却赐花菰箭。 - 十年宛马塞上骑,亲随部曲渔阳儿。 - 桑干风雪控弦去,犹听阿亸当横吹。 - 龙骧南下定三蜀,遂驾楼船遣杨仆。 - 湖东既镇后湖西,每见投壶理军曲。 2. 译文解析 - 在秀江桥下
西湖歌送友 君不见,西湖流水碧于玉,莎草如烟绕湖绿。 西泠桥边花正开,落花片片随风来。 木兰艇子蜻蛉尾,擢入花间三十里。 垆头少妇调银筝,娇歌一曲最有情。 当窗卷却青绡幕,花香水气传歌声。 行人日午相倚听,劝尽丝绳双玉瓶。 仙郎家近西湖住,暂假南行赋归去。 燕台日落风凄凄,道旁相逢惜解携。 羡君南行向湖堤,向湖堤,策马蹄。 湖水平,湖草齐。 【注释】 君:对朋友的敬称。见:同“鉴”,看见
诗句原文: 苏小门前杨柳新,西林桥下水粼粼。 琵琶只在盲婆手,不见西湖愁杀人。 译文诠释: 苏小门旁的柳树刚刚吐绿,西林桥下的水面波光粼粼。 琵琶女只弹奏给瞎子听,但看不见西湖的愁苦足以致命。 注释解析: - 苏小门: 指古代著名的女子苏小小所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西湖边的某个著名景点或建筑。 - 杨柳新: “杨柳”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此处形容春日里柳树的新绿。 - 西林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买得甘瓜又买齑,莫道甘苦不相宜。 前山空有胭脂岭,不上唇来那得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序】 《西湖竹枝词》是南宋时期诗人黄公望所作,以描写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诗作。该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注释】 1. 甘瓜:甜瓜。 2. 齑:一种调料,由盐和醋混合而成。 3. 胭脂岭
湖头阑干一样铺,湖上一色好当垆。莫寻桥畔红阑子,只认门前白项乌。 这首诗是《西湖竹枝词》中的第十一首,由元代诗人杨维祯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当地的民风民俗,通过对湖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第一句“湖头阑干一样铺”,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湖头的景象,仿佛可以看到湖边的栏杆如同棋盘般整齐地铺展开来。这里的“一样铺”不仅形容了栏杆的布局
石新妇在钓渔矶,桃花为面竹为衣。 面上桃花有时落,湖边望郎何日归。 注释:在西湖的一个钓鱼小岛上居住着一位名为石新妇的女子,她的面容像桃花一样美丽,穿着用竹子编织的衣服。她的面容时而绽放,时而凋零,就像桃花的盛开和凋零一样。我每天都在湖边眺望着远方,期待着她能早日归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诗人以石新妇的形象作为引子
阿侬不上采菱船,只买白藕种红莲。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 注释: - 阿侬:这里指的诗人自己,或者泛指那些不参与采菱的人。 - 上采菱船:指的是古代女子在采菱时乘坐的船,是一种水上劳动的工具。 - 只买白藕种红莲:诗人选择购买白藕来种植,而不是直接去市场上购买红莲。 -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这里的莲花和荷叶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而荷花的种子(藕)则是由荷叶包裹生长出来的。
诗句:青骢油壁漫相寻,只在前山松树林。 注释:青色的马(青骢)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译文:青色的马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青骢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在寻找一个特定的人。这个特定的人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这首诗通过色彩、光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同时
注释:湖边堤上,风一吹便生起波澜,女儿们沿着堤路行走。她们走到堤上,想回去,但可惜绿草紧紧地抱着裙子的腰身。 赏析:这首《西湖竹枝词·其十七》是一首描绘女性春游西湖景色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湖堤上行走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女子的娇媚形象。其中"可怜绿草抱裙腰"一句更是妙笔生花,将女子与自然景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何绛的《西湖后曲·栖禅寺口月明时,欲系扁舟限柳丝。岂是薄情离别易,亏人折尽路头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想要系上小船离开的场景,但诗人却不忍心离去,因为离别容易让人伤心。 “栖禅寺口月明时”这一句,以栖禅寺口为背景,描绘出月明之夜的景象。这里的“栖禅寺”,可能是指杭州的某个寺庙,也可能是作者的寓所或者他曾经游览过的地方。而“月明时”则点明了时间,可能是在夜晚,也可能是在白天
何绛的《西湖后曲》描绘了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该诗逐句释义: 1. 木鹅城下是菱溪: - 木鹅城:指的是杭州西湖边的一个地方,因形似“木鹅”而得名。 - 菱溪:指的是西湖中的一条河流,以盛产菱角而得名。 2. 溪水东流不贮泥: - 描述了木鹅城下的菱溪,水流从西向东流去,没有停蓄泥沙。 3. 好趁明月齐打桨: - 趁着明亮的月光,大家一起划船。 4.
【注释】 试:试着;山头:指西湖边的高处。奠桂浆:在山顶上祭奠酒。朝云:美女。艳骨:艳丽的骨骼。有馀香:香气浓郁。宋朝:指北宋。陵墓皆零落:宋太祖赵匡胤建都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其子宋太宗迁都于西京洛阳,其后各代帝王也不断迁徙,致使宋朝陵墓多处被毁或荒芜。文人胜帝王:文人比帝王更值得珍惜,这里暗指宋朝文人的地位和成就。诗人用意在于赞美宋代的文士,而并非贬低帝王。 【赏析】
注释翻译: 西湖后曲,忘机亭接集鸥涯。忘机亭,指忘情亭。接集鸥涯,意指与鸥鹭为邻,与世无争。 秋月秋风事事佳。秋月秋风事事佳,意指秋天的月亮、清风、万物都美好。 世上机心忘已尽,不知何事复伤怀。世上机心,意指世间的名利之心。忘已尽,指忘记一切功名利禄。何事复伤怀,意指为何还会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纷扰,与鸥鹭为邻,享受自然之美的闲适生活。诗人感叹世间的名利之心已尽
元戎小队朔方音,船上吹笳到夜深。 遮莫游龙山下过,恐伤司马旧雄心。 注释:元代的将军队伍中传来了北方的号角声,在夜深时分,他们吹起了悠扬的笛子。即使经过西湖的游龙山,也不会惊扰我内心的雄心壮志。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一群北方士兵一起乘船游览西湖的情景,他们在夜晚吹起笛子,发出悠扬的声音,直到天明。尽管经过风景秀丽的游龙山,但诗人并未因此而分散他的注意力,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追求理想的决心
西湖后曲 绿琴弹罢月空明,鸟语花香水复清。 昨日刺船人不见,先生无乃善移情。 注释: 1. 《西湖后曲》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作。全诗通过对西湖夜色、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绿琴”是指诗人手中的琴,这里代指诗人自己。诗人在弹奏完琴乐之后,湖面月光明亮,周围的景色也显得格外美丽。 3. “鸟语花香”是形容西湖夜晚的美好景象。鸟儿在树枝上歌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