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虎踞旧陪京,谁遣神奸秉国成。
三楚元戎驰露布,两淮专阃散重英。
霓裳莫挽延秋驾,花石难移五国城。
回首钟山佳气歇,孝陵松柏起秋声。
【注释】
纪哀:记述哀悼之事。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险要,形势雄壮。元戎:指主帅。露布:军前传令的文告。两淮:指安徽、江苏一带地区。五国城:古时金陵(今南京)附近有钟山、石头城等五个城,称为“五国城”,这里泛指金陵。孝陵: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松柏秋声:用“松柏”代指南明的忠臣义士。
【赏析】
这首七律,以“纪哀”为题,写景抒情兼及议论。诗的前半部分写金陵旧事,后半部分写金陵现状,并抒发自己对金陵的眷念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句点题,颔联叙事,颈联咏史,尾联抒情,脉络井然。
首联起得突兀,“龙蟠虎踞”四字,把金陵描绘成一片英雄用武之地,暗含着诗人对金陵的无限眷恋。“谁遣”二字,表明诗人对这种局面的不满和愤慨。
颔联两句中,“驰露布”是说发布军令,而“散重英”则暗示了战局的变化。这两句是写金陵的现状,金陵已非昔日的繁华景象。
颈联两句写金陵的兴亡历史,“霓裳”是唐玄宗时的宫廷舞曲,“延秋驾”,即《长杨赋》中所写的天子车驾,“花石”是宋徽宗时的宫廷园林,“五国城”指金陵。此联以历史作比,说明金陵的兴衰变化无常。
尾联两句,以“回首”领起,写出了诗人对金陵的眷念之情。“孝陵”,指南京钟山之南的明太祖朱元璋陵墓,“松柏”,指陵前的松树与柏树,“秋声”,则指秋风中的松涛声,这里用来象征那些忠贞不屈的英雄人物。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详,但从诗歌的内容看,当是作者被罢官之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