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鹰跃犬且自乐,吹箫击筑安可知。丈夫勋名本自许,区区摇落非所悲。
君不见淮阴曾出胯下时,里中少年羞不为。愿以千金报漂母,始知一饭不忘恩。
又不见班生落魄走边塞,悲来投笔不堪言。玉门关外老不入,丈夫莫叹功名迟。
二人老幼本不同,英雄志略古所稀。
【注释】
南城:地名。校射:校猎,古代的一种军事训练。
呼鹰跃犬且自乐:呼唤鹰和狗,让它们跳跃嬉戏。
吹箫击筑安可知:吹着洞箫和敲击筑土乐器,使人们感到安宁。
丈夫勋名本自许:丈夫的功勋和名声本来早就被自己认可了。
区区摇落非所悲:小小的挫折和失败,并不是我所悲伤的。
淮阴:即淮阴侯韩信,西汉开国功臣。胯下之辱:传说韩信在市井中受辱于屠户之子,后成为一代名将。
漂母:韩信贫困时期曾受过一个老妇人的恩惠。
班生:指班超,东汉名将,曾出使西域。走边塞:出使边疆。
玉门关外老不入:玉门关外沙漠茫茫,他一生未曾涉足。
丈夫莫叹功名迟:大丈夫不要感叹自己的功名不能早成。
【赏析】
诗的前八句写自己年轻时豪情壮志,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把一时的小挫折放在眼里。
首句“呼鹰跃犬且自乐”,写少年时的豪气,意气风发、意气飞扬;二句“吹箫击筑安可知”,写少年时的音乐天赋,吹箫击筑技艺高超。
三句“丈夫勋名本自许”,写青年时代对成就大事业的自信。“丈夫”一词,表明诗人的气概与雄心,也显示了他豪迈的性格。
四句“区区摇落非所悲”,写自己不会因暂时的挫折而沮丧,因为他认为人生的荣辱得失都是次要的。五、六句“君不见淮阴曾出胯下时”,写淮阴侯韩信在年轻的时候,也曾被人羞辱,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信念。七、八句“愿以千金报漂母,始知一饭不忘恩”,表现了诗人感恩图报的美德,也反映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品质。
最后两句“又不见班生落魄走边塞,悲来投笔不堪言”,写班超晚年流落边塞,心情十分悲凉。九、十句“玉门关外老不入,丈夫莫叹功名迟”,是说班超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但仍然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十一句“二人老幼本不同,英雄志略古所稀”,写自己与班超虽年龄相差悬殊却志趣相投。
诗的后两段写自己与班超的相似之处,表达了自己与班超一样的壮志和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