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不闻如巨鹿,何缘白骨似长平。
古壕三尺冤难涤,亡镞千年魄尚惊。
风雨丹枫标汉帜,兵戈旧垒筑新城。
英雄多少埋黄土,屠钓偏流竹帛名。
诗句翻译:
古诗原文:
漠漠孤烟江上横,行人说是偃王城。
当年仁义将何用,地下疮痍恨未平。
故垒几朝看鹿走,荒基无岁不牛耕。
徐山石室今何似,旧楚依然春草生。
译文注释:
- 沈守正的《黄岩怀古二首·其一·古城》是一首七言律诗,描述了在黄岩古战场上的景象。
-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战场的荒凉景象和战争带来的创伤,深刻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 诗中的“故垒”指的是曾经的战场,而“徐山石室”则是指位于徐山的石室,是古代楚国的遗址之一。
- “地下疮痍恨未平”表达了对战争中死伤者的哀悼以及对战争罪行的谴责。
赏析:
此诗开头以孤烟江上的景象起兴,营造出一种苍茫而悲凉的氛围,使人立即联想到历史战场上的凄凉景象。接着,诗人笔锋一转,通过对“偃王城”(即春秋时代的吴国都城)的回忆,引出了对过去仁义无用、战争频发的历史悲剧的反思。这种由远及近的写法,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眼光,也体现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人性的关怀。
接下来的三句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深重影响。诗人通过对战壕、亡镞、风中丹枫等意象的刻画,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留下的创伤。同时,“亡镞千年魄尚惊”更是直指战争对人心灵的震撼,让人不禁对那些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和哀悼。
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描写,通过对徐山石室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楚国文化遗存的敬仰之情。这种对历史的回顾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思考,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此诗通过对黄岩古城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传达出对和平的珍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的关怀。这种深沉而真挚的情感,不仅令人感怀,更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