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北渡气悲凉,令节空逢旅思长。
岂有茱萸对风雨,只愁豺虎偪封疆。
苔华扑地千层白,杨柳连天数叶黄。
却忆香山好诗句,一年年倍惜重阳。

【注释】

黄河北渡:黄河以北。北渡,指渡过黄河。

气悲凉:天气寒冷、凄凉。

令节:佳节。令,美好。

旅思长:旅途中的思念之情悠长。

岂有茱萸对风雨:难道有茱萸花能抵挡风雨么?

豺虎偪封疆:野兽逼近边境,威胁边疆安全。

苔华扑地千层白,杨柳连天数叶黄:形容大地上的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却忆香山好诗句,一年年倍惜重阳:回想起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过的“重阳节”的诗句,每年重阳节都要倍感珍视和怀念。

【赏析】

《重阳》是一首咏叹重阳节的诗。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此日为避邪驱鬼之时,故又称登高节。诗中通过写景抒发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首联“黄河北渡气悲凉,令节空逢旅思长”,诗人以黄河北渡来表现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明朗,用“旅思长”来形容自己因时局动荡而无法安家定业的愁绪,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忧心忡忡。

颔联“岂有茱萸对风雨,只愁豺虎偪封疆”,诗人进一步抒写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志。“岂有茱萸对风雨”,诗人借茱萸对风雨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只愁豺虎偪封疆”,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国家危机的恐惧和不安。

颈联“苔华扑地千层白,杨柳连天数叶黄”,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然而,这美好的景色背后却是国家危难的现实。在这里,“苔华扑地千层白”象征着大地被战火蹂躏的景象;而“杨柳连天数叶黄”则暗示着边区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这种对比鲜明的画面让人不禁对国家的不幸感到痛心疾首。

尾联“却忆香山好诗句,一年年倍惜重阳”,诗人最后以回忆杜甫的诗句作结。杜甫曾在《重阳》一诗中写道:“今日重阳,何处望乡台?”这句话让诗人想起了自己与家乡的距离之远,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这里的“倍惜重阳”不仅仅是对重阳节的喜爱,更是对人生无常、光阴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