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依修竹,秋声近户多。
疏钟清紫禁,凉露湿银河。
野饭思薇蕨,儒衣想芟荷。
小山招隐意,丛桂有遗歌。

【注释】

1、竹坞二首:作者与友人彭赞礼同游竹林中,作诗以记。

2、秋声近户多:秋天的虫鸣声音很多。

3、疏钟清紫禁:稀疏的钟声在紫禁城中回荡。

4、薇蕨:野菜。

5、芟荷:除草。

6、小山招隐意:小山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隐居地。

7、丛桂:丛生的桂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咏怀诗。首句写独坐竹林中,听到蟋蟀叫声,闻到秋天的气息,感到秋气已深,而人却还未能入冬;次句写秋虫的叫声,使诗人想到自己的居处;三、四两句写听到清幽的钟声,看到凉露沾湿银河,从而联想到自己在京城做官的辛劳,以及思乡之情;五、六两句写想家时的思绪和想象中的隐居生活;最后两句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到小山上去隐居。

“修竹”,即高大的竹子。竹子生长迅速,又高耸入云,故称修竹。杜甫有《佳人》一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王维《积爱树寄房给事》:“窗中下修竹,窗外发新花。”可见此诗中竹子之美。

“秋声”句,言听蟋蟀叫得很多。

“疏钟”句,言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清亮悦耳。钟声清远可闻于紫禁城之中。

“野饭”句,写诗人想起自己家乡的山野菜和除草。

“儒衣”句,诗人想起自己穿儒衣、戴儒帽的形象。

“小山”句,诗人想起晋代诗人陶渊明曾隐居于小山之中。

诗人想起在京师为官时,每当秋天到来,他常到皇宫前观赏盛开的桂花,并吟诗一首,其诗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后来,他又因得罪权贵被贬至江陵,于是便在小山居住了十年,过着隐居的生活,并写出了不少传颂一时的优美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