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静钟初断,肩舆到寺门。
风檐寒犬吠,露井候虫喧。
弱蔓低垂树,枯蓬密覆垣。
蒲团分半席,暂憩给孤园。
宿兴国寺
人静钟初断,肩舆到寺门。
风檐寒犬吠,露井候虫喧。
弱蔓低垂树,枯蓬密覆垣。
蒲团分半席,暂憩给孤园。
注释:
- 人静钟初断:人声已消,寺里只剩下钟声在回荡。
- 肩舆到寺门:乘坐轿子来到寺庙的大门前。
- 风檐寒犬吠:风吹过寺院的屋檐,发出凄冷的声音,好像有狗在叫唤。
- 露井候虫喧:露井旁等待捕食的虫子鸣叫着。
- 弱蔓低垂树:柔弱的藤蔓低垂下来,覆盖在树上。
- 枯蓬密覆垣:枯萎的芦苇密集地覆盖着围墙。
- 蒲团分半席:把蒲团分成两半用来睡觉,席地而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夜晚来到兴国寺,感受寺院宁静、幽深氛围的诗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将寺庙中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人描绘得细腻入微,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神秘的夜晚之中。
首句“人静钟初断”,便已经点明了夜晚的到来,人们已经入睡,只有钟声响起,打破夜晚的寂静。这一句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又为后面的景物描写做了铺垫。
接下来三句,诗人依次描述了寺庙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风檐寒犬吠”,风从屋檐上吹过,带来了寒冷的气息,同时还有狗在叫唤。这里的“犬吠”不仅仅是声音,更是夜晚的象征,给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露井候虫喧”,露井旁边,等待捕食的虫子们也在鸣叫。这里的“喧”字,既形容了虫子们的叫声,也暗示了夜晚的氛围。
最后两句,诗人用“弱蔓低垂树”、“枯蓬密覆垣”来形容寺庙周围的景色。这里的“弱蔓”和“枯蓬”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词汇,它们的存在,更加凸显了夜晚的宁静和神秘。而“蒲团分半席,暂憩给孤园”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他在这里休息,享受着这份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寺庙内外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意象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