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念浯溪,镌镵有遗迹。
扬舲溯湘水,登临暂来即。
穹崖倚层云,奇险自天辟。
漫叟词既严,颜公笔无敌。
鬼神屡呵护,风雨长洗涤。
忠概俨尚存,冰衔犹可识。
端容敛襟读,感慨重心戚。
谁画灵武谋,大物取何亟。
唏嗟中兴业,谅重君子惜。
逡巡解舟去,回顾三叹息。
【译文】
经过浯溪,阅读元结《大唐中兴颂》
我一生念念不忘浯溪,那里有我铭刻的遗迹。
扬船逆湘水,登上高处稍作停留,就立刻来了感觉。
山崖陡峭倚靠层层云雾,奇险自然天设。
老叟词句严谨,颜真卿笔势雄健无敌。
鬼神屡屡加以保护,风雨长年洗涤。
忠诚的气概依然存在,冰封犹可辨识。
端庄严肃地收敛衣襟细读,感慨万分心绪悲戚。
谁画出灵武的谋略,大物为何急于取回?
叹息中兴业艰难,谅必珍视君子的厚望。
徘徊片刻解开舟去,回头三顾感慨无限。
【赏析】
“经浯溪”四句,点题明写所游之地——经州(今湖南省道县)。“平生”二句,言自己对浯溪的怀恋之情,是与浯溪的遗迹分不开的。这里,诗人不仅用“镌镵”一词写出了浯溪石刻的历史久远,而且用“有”字写出了浯溪石刻的众多和丰富。
过“杨舲溯湘水”两句,写诗人在湘江上溯流而下。“扬舲”,指扬帆。湘水,即潇湘之水,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流经湖南、广东等地,注入南海。“登临暂来”,说明作者在此处只是临时停留而已。“穹崖倚层云,奇险自天辟。”“穹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层云”,形容山崖上云雾缭绕。此二句写湘水之奇险,以“自天辟”三字突出其天然之势,为后文赞美浯溪石刻作了铺垫。
“漫叟词既严”四句,写诗人在浯溪所见。“漫叟”,泛指一般文人;“词既严”,意谓文章或诗词既严谨又严肃;“颜公”,指颜真卿;“笔无敌”,意思是颜真卿的书法无与伦比,无人能敌。这几句诗赞颂了颜真卿文章严谨,书法雄健。
以下六句,写浯溪石刻的气势磅礴、风格独特。“鬼神屡呵护,风雨长洗涤。”这两句,一语双关。一方面说风雨经常吹洗着浯溪石刻,使之保持清洁;另一方面说鬼神时常呵护着浯溪石刻,使它们得以保存。这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既可视为实写,也可视为虚写。
“忠概俨尚存,冰衔犹可识”二句,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进一步赞美浯溪石刻的雄伟壮观。忠义的精神像冰一样永远存在,而像冰凌一样的篆体文字也依然可辨。
“端容敛襟读”二句,由赞叹浯溪石刻过渡到赞美颜真卿书法。“端容敛襟读”,指端正仪容收敛衣襟专心致志地阅读古文,表现了颜真卿书法的庄严凝重。“感慨重心戚”,指因阅读古文而感慨万千,心中充满悲痛。“谁画灵武谋”,“谁画”二字,是问句,表明颜真卿的书法不是凭空臆造,而是依据历史事实。“大物取何亟”,意为大器物取回为何如此急切,是反问的语气,表示怀疑之意。“嗟”,感叹的意思。这一句是说:叹惜中兴之业难于建立,当然应该珍视那些辅佐中兴之臣了。
最后二句:“唏嗟中兴业,谅重君子惜。”这是全诗的中心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唐代中兴之业艰难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辅助中兴之臣的深深怀念。“中兴业”,指唐代中期的政治形势。“谅重君子惜”,意为这些君子实在是值得珍惜。这里,颜真卿被比作君子,是因为他的书法如颜真卿本人一样崇高,他所作的碑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全诗从浯溪石刻说起,然后写到颜真卿的书法,再由书法想到古代的中兴之业和辅佐中兴之臣,最后归结到对这些古人的怀念。这样,诗歌的内容就十分充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