禫服怜残息,闲园学种蔬。
饥餐惟赤米,缓步有清渠。
谷口稀人访,萝轩澹自居。
方知栖遁者,不惜谢公车。
【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退隐田园后所作,表达了他退居田园后的闲适之情。“禫服怜残息”,指作者在服丧期满后,穿上祭服,怜悯那些年老体弱、生活艰难的人。“闲园学种蔬。”闲居的园地,学习种菜。“饥餐惟赤米,缓步有清渠。”吃饭只吃粗粮,散步时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谷口稀人访”:在山谷口,很少有人来访问。“萝轩澹自居”:在松萝覆盖的轩廊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方知栖遁者,不惜谢公车。”才知道像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也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征召。
【答案】
(1)译文:“丧礼结束,我穿着祭服,怜悯那些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人;在闲适地园中,我学着种一些蔬菜;吃的只是粗粮,走路时也有一条小溪。在山间的山谷口,很少有人来访问我;松萝覆盖的轩廊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我才懂得像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也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征召。”
(2)注释:①“禫服”:丧服。②“残息”指年老体衰之人。③“闲园”:幽静的园林。④“种蔬”“赤米”:泛指粗粮和蔬菜。⑤“缓步”:慢走。⑥“谷口”:山间山谷口。⑦“萝轩”:用草编成的遮阳的轩廊。⑧“谢公车”:谢安,东晋政治家,曾任宰相,他曾经征召隐居山林的陶渊明出来做官。⑨“遁者”:指归隐之士。⑩“谷口稀人访”:在山谷口很少有人来访我。⑪“萝轩澹自居”:在松萝覆盖的轩廊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赏析:诗人以闲逸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与世隔绝、归隐田园的图画。诗中表现了对官场名利的厌恶及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