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高城压广洋,新亭东眺眼苍茫。
白滔万里登临近,青并三山指顾长。
岁久鱼龙扶地轴,秋清雕鹗送天光。
邦侯戾止威明肃,约束阳侯不敢狂。
【注释】:
望洋亭为李知州赋:李知州即李公麟,字伯时,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公元1054年(宋仁宗皇祐四年),他出任成都太守,在府城东南角修建了一座望洋亭,以供游览观景之用。
海上高城压广洋:指望洋亭建于海边之上,如在海上。
新亭东眺眼苍茫:望洋亭的东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原,远山如黛,近水涟漪,使人感到胸襟开阔,视野渺远。
白滔万里登临近:指从望洋亭向东望去,可以看到辽阔的大江。
青并三山指顾长:指望洋亭向东望去,可以看到青连岛和三仙山。
岁久鱼龙扶地轴:岁月久远,大地就像一只大乌龟,龟的四条腿支撑着整个地球。
秋清雕鹗送天光:秋天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澈,像一群神鹰正在向天空展翅而去。
邦侯戾止威明肃:指李公麟作为地方官员,威严而公正。
约束阳侯不敢狂:指李公麟能够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的行为。
【赏析】:
《望洋亭》是李公麟的作品。诗人借望洋亭这一建筑景观来表达他对国家、对人民以及对社会的期望。这首诗通过描绘望洋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行为的约束和自律的要求。
首二句“海上高城压广洋,新亭东眺眼苍茫”,描绘了望洋亭的地理位置和景色。诗人站在望洋亭上,俯瞰着大海、平原和远方的山川,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辽阔。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望洋亭比作海上的高城,突出了其独特的地位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接下来两句“白滔万里登临近,青并三山指顾长”,进一步描绘了望洋亭的周边环境。诗人的视线越过广阔的平原,看到了远处的江河和岛屿。这里的“白滔”指的是长江,“青并”指的是青岛和威海等地,都是诗人视线所及之处的重要景点。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中国的美丽风光,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
接下来的四句“岁久鱼龙扶地轴,秋清雕鹗送天光”,进一步描绘了望洋亭周围的景色。诗人注意到了大地的变迁和季节的变化,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地比作一条巨大的龙,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的感慨和思考。
最后两句“邦侯戾止威明肃,约束阳侯不敢狂”,则是对李公麟的评价和期许。诗人认为李公麟是一位正直而有威严的人,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放纵自己的情感。这不仅是对李公麟个人的赞誉,也是对他作为地方官员的期望和要求。这里的“阳侯”指的是一种传说中的怪兽,象征着邪恶和疯狂。而李公麟能够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的行为,则意味着他能够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保持清醒和理智。
整首诗通过描绘望洋亭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期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