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老气轶长虹,傲睨三千鹄士中。
岂尔门监知李广,凭谁榜帖为司空。
徘徊鹏凤风斯下,漫衍鱼龙纸易穷。
把镜时时照须鬓,怕教愁雪点青铜。

薛尧卿场中卷短策长莫录被枉黜

薛尧卿,唐末诗人。“场中”,指科举考试的考场。“短策长莫录”,是说他的答卷写得很长,但却没有被录取。“把镜时时照须鬓,怕教愁雪点青铜”,是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和忧虑,害怕自己像雪一样在铜镜上留下痕迹。

峥嵘老气轶长虹,傲睨三千鹄士中。

“峥嵘老气”形容他年纪虽然老了,但精神矍铄,不减当年之锐气。“傲睨”是说他在众儒生之中显得格外自信,不屑一顾。“三千鹄士”,指的是众多的士子,这里暗指那些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岂尔门监知李广,凭谁榜帖为司空。

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你们这些考官(门监)只知道知遇像李广那样的英雄,而不知道选拔像我这样的人?“榜帖”是指科举考试的通知或录取名单。“司空”,古代官职名,这里比喻高官厚禄。

徘徊鹏凤风斯下,漫衍鱼龙纸易穷。

“徘徊”是说薛尧卿在科举考试中徘徊不定,无法决定自己的去向。“鹏凤”和“鱼龙”都是比喻,分别指代有才之士和无才之士。这里的“风斯下”是说,薛尧卿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飞翔的鹏鸟和一只盘旋的凤凰,但不知自己的才华是否足以让他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把镜时时照须鬓,怕教愁雪点青铜。

这句话的意思是,薛尧卿总是忍不住回头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担心自己年华老去,像雪一样落在铜镜上。“愁雪点青铜”,是一种比喻,形容他的忧愁和忧虑像雪花一样落在铜镜上,使得铜镜上的青铜也显得黯然失色。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薛尧卿在科举考试中的挫败和挣扎,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无奈和对青春逝去的感慨。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长虹”、“鹏凤”、“鱼龙”、“青铜”等,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同时,诗人通过对薛尧卿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