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同生寿及耆,少年笔砚复同师。
丹山碧水行歌地,春暖秋凉醉饱时。
乐在太平须要飨,事于分外莫求知。
放舟今日西溪上,不问衰强比白髭。
注释:
乡里同生寿及耆,少年笔砚复同师。
丹山碧水行歌地,春暖秋凉醉饱时。
乐在太平须要飨,事于分外莫求知。
放舟今日西溪上,不问衰强比白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诗人以赞美都良玉的才情和人品为主题,表达了对都良玉深深的敬意和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首联“乡里同生寿及耆,少年笔砚复同师。”,诗人通过描绘与都良玉共同成长的经历,表达了对都良玉深深的敬仰之情。这里的“乡里同生”指的是两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生,共同度过了人生的早年时光;“寿及耆”则是指都良玉年纪大了,已经达到了长寿的境界。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都良玉深深的敬意和喜爱之情。
颔联“丹山碧水行歌地,春暖秋凉醉饱时。”,诗人通过描绘都良玉游历丹山碧水的情景,表达了对都良玉的赞美之情。这里的“丹山碧水”指的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行歌地”则是指都良玉在行走的过程中,歌声嘹亮,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都良玉的赞美之情。
颈联“乐在太平须要飨,事于分外莫求知。”,诗人通过表达对都良玉生活状态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都良玉的赞赏之情。这里的“乐在太平”指的是都良玉的生活状态,他过着快乐而安宁的生活;“须享”则是指都良玉必须享受这样的生活。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都良玉的赞赏之情。同时,诗人也告诫人们要珍惜这样的生活,不要追求名利和知识。
尾联“放舟今日西溪上,不问衰强比白髭。”,诗人通过对都良玉晚年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都良玉深深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放舟”指的是都良玉乘船游览西溪的场景;“不问衰强”则是指都良玉无论年纪多大都保持着年轻的状态;“比白髭”则是指都良玉的头发已经变白了。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都良玉深深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诗人通过对都良玉的赞美和怀念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自己对都良玉的深深敬意和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自己的诗句,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