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深宠死难忘,魂识还依玉案傍。
沧海莫知归有鸟,白云谁谓去无乡。
念终在子天终吝,世自存诗人自亡。
忆得西湖觞咏地,岂胜清泪月微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鉴赏诗歌重点掌握答题思路: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2、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3、理解诗句中重要字词的含义。解答时,要仔细阅读全诗,逐句分析,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如“先皇深宠死难忘”,“沧海莫知归有鸟”,“世自存诗人自亡”等,理解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
①此诗为悼念张静之所作。②第一句写自己对张静之的追念之情。③“先皇深宠”,暗用《旧唐书·张九龄传》事:“上(玄宗)尝问九龄以所欲言,九龄对曰:‘臣备位枢近,职在纳谏。……陛下若虚心纳谏,则天下幸甚;如拒谏饰非,则社稷危矣。’”④“魂识还依玉案傍”,化用了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写出诗人对张九龄的追念之情。③第二句写张静之死后魂灵依然依附于玉案旁的情景。⑤“沧海莫知归有鸟”,借用了《庄子》中“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于人,亦然。”(《秋水》)的意境,写出张静之生前为人清正廉洁,死后仍然如此。⑥第三句用典,“去无乡”,语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耕于田,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国孔父家子乎?’曰:‘然。’曰:‘吾闻夫子不言而信,不语而喻,不状而意,遍于百姓,无乎不在,以斯游乎,于赐同乎?’孔子下见长沮、桀溺者,二子者,卸袂箕踞,相对而笑言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于是相与枕块卧壑,衣敝踵决,以咏而歌。”(《论语·微子》)⑦第四句用典,“白云谁谓去无乡”,化用了《楚辞·渔父》:“何故怀忧悲,不为世所容?”⑧五、六两句写自己的感叹。⑨第七句说世人总以为人死了就什么都不管了。⑩第八句写自己认为诗人应当安贫守道,不应因世道衰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⑪第九句回忆当年西湖饮酒作乐之事,抒发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及对理想的追求。⑫最后一句写自己感慨万千,泪湿月色,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