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冥冥与气沉,有何牵挂子孙心。
解骖谁补无从泪,就布聊为不足衾。
破屋秋风茅把尽,孤坟落日水声深。
老奴封土辞归后,安得松楸作树林。

【注释】范老:指范仲淹,字希文。

冥冥:昏暗貌。

解骖(cān)谁补无从泪,就布聊为不足衾:典出《左传•僖公五年》,春秋时晋献公伐郑,郑文公的侍臣烛之武用“因人之力而消其怒”的话说服了晋侯,使他退兵。后用此典故指借他人力量解决问题。就:拿。

破屋秋风茅把尽,孤坟落日水声深:典出唐李益《登楼》诗“西风吹代马,北雁渡关山。拂云堆古垒,残月照高秋。”句。

安得:怎能,如何能够。松楸(qiū):松木和楸木,皆作棺材的材料。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友人范仲淹的挽词。全诗以抒情为主,语言简练,情真意切。

首联两句写景,点明题旨。“双目冥冥与气沉”,说明他已去世,“有何牵挂子孙心。”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情厚谊。范仲淹一生忧国忧民,为官清廉正直,深受人民爱戴;晚年又遭陷害被贬,但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百姓疾苦。他的这种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颔联两句,诗人以自己的遭遇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凉。“解骖谁补无从泪,就布聊为不足衾”,典出《左传•僖公五年》:晋献公率军攻打虢(guó)国的时候,晋军驻扎在城下,夜半时分,忽然刮起狂风,大雨如注,将士们浑身淋透。这时有人建议解甲休息,可是晋献公却不同意,他说:“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啊!”于是下令继续攻城。第二天,天明时,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士兵们发现地上都是雨水,他们纷纷抱怨说,这雨下得太及时了,我们的衣服都给淋湿了。这时有个叫弦高的牧童跑来说:“快躲起来吧!有一道闪电击中了我前面那辆战车上的牛尾巴,我担心它要起火,赶紧去救火去了。”晋国军队看到牛尾巴起火,急忙上前灭火,结果牛头被砸断了。这件事让秦穆公非常恼火,他认为晋国军队不守信义,于是决定发兵攻打虢国。这时有个大臣劝秦穆公说:“您应该用诚信待人,如果用武力攻打虢国,那么晋国肯定会报复的。我们应该先派使者到晋国去,请求讲和。”可秦穆公却说:“不行,我们一定要攻取虢国,让晋国知道我们的厉害。”于是两国交战,晋国大胜。战后,晋襄公把俘获的晋国俘虏全部释放,并给他们送回去。这时有个大臣说:“我们这样做有点过份了吧?毕竟这些俘虏是我们的敌人啊!”晋襄公回答说:“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感到我们的宽宏大量的胸怀。如果我们像秦国一样对待他们,那会有什么结果呢?”最后,晋襄公还送给秦穆公一匹黑色的马作为酬报。

范仲淹在《御试策问》中说:“臣闻之:有虞氏不赏元功,不罚罪戾;夏商之王,封功臣。三代之盛,皆由此也。汉文帝思贾谊之所陈者,而薄待之;武帝念李陵之为国效死而不能忘;光武中兴,亦思邓禹之所立者也……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范仲淹认为,统治者应该像周文王、汉高祖、唐太宗那样重视人才,爱惜人才,这样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范仲淹自己就是这样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关心民生疾苦,体恤百姓疾苦,深受人民的爱戴。

颈联两句写诗人对范友的追忆和思念。“破屋秋风茅把尽,孤坟落日水声深。”这句诗的意思是:范友的家已经破旧不堪,连稻草都被吹走了。如今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坟前,看着落日余晖洒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这里描绘了一幅范友孤独寂寞、凄凉悲惨的景象。

尾联两句写诗人对好友的怀念和祝愿。“老奴封土辞归后,安得松楸作树林。”范友死后,他的家人为他建造了坟墓。诗人希望范友能长眠于这片土地之上,就像松柏一样常绿不衰。这里的“松楸”指的是棺材,也是坟墓的意思。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诗人通过对范友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逝世后的追忆,以及对其坟墓的描述,充分表达了对好友范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友情、亲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这种真挚的感情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