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夫情性林宗行,薄世之师天吝之。
此老不亡名自在,斯文欲铸我何为。
天长岭海无从涕,地老台山有道碑。
拟把瓣香身莫达,绋前空寄助劳辞。

闻陈白沙先生讣

尧夫情性林宗行,薄世之师天吝之。

此老不亡名自在,斯文欲铸我何为。

天长岭海无从涕,地老台山有道碑。

拟把瓣香身莫达,绋前空寄助劳辞。

注释:

  • 尧夫: 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情性: 性情、性格。
  • 林宗: 指东汉末年名将黄忠,人称“百胜将军”,以忠诚著称。
  • 薄世之师: 轻视世间的师长。
  • 天吝之: 上天吝啬(吝:吝啬,悭吝)
  • 此老: 指陈白沙先生,即陈献章。
  • 斯文: 这里指的是文人雅士。
  • 天长岭海: 指远离世俗喧嚣的地方。
  • 地老台山: 指偏僻的地方。
  • 瓣香: 一种祭祀时的供品,通常用花瓣做成。
  • 绋: 指丧事中的挽歌。
    赏析:
    这是一首哀悼陈献章的诗。陈献章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与王阳明并称为“王学”两大支柱。然而,他的一生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反而被世人视为迂腐、顽固的守旧派。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陈献章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首联:“尧夫情性林宗行,薄世之师天吝之。” 这里的“尧夫”指的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而“情性”则是指性情、性格。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情感和性格与陈献章的“林宗行”,表达了对陈献章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讽刺了那些轻视世间师长的人,认为他们过于吝啬。
    颔联:“此老不亡名自在,斯文欲铸我何为。” 这里的“此老”指的是陈献章。诗人表示,即便陈献章已经去世,但他的名字却依然流传于世,说明他的影响力之大。然而,诗人对此感到惋惜,因为自己的名声并不显赫,无法像陈献章那样影响后世。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文人雅士的不满和批评,认为他们过于追求名利,忽略了学问的真谛。
    颈联:“天长岭海无从涕,地老台山有道碑。” 这里的“天长岭海”指的是远离世俗喧嚣的地方,而“地老台山”则是指偏僻的地方。两句诗分别描绘了诗人对于不同地域的感受。一方面,他对于能够远离世俗喧嚣的地方深感羡慕;另一方面,他也对于能够在偏僻之地留下道碑表示欣慰。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于知识传承的重视。
    尾联:“拟把瓣香身莫达,绋前空寄助劳辞。” 这里的“瓣香”是指祭祀用的花束,而“绋”则是丧事中的挽歌。诗人表示,虽然自己想要为陈献章祈福,希望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但最终却无法实现。这是因为他在悼念陈献章时,已经身处悲痛之中,无法再去进行其他的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