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未及春,东风意先苏。
风来继零雨,和润物皆濡。
助我新天子,沛泽弥九区。
河流亦传清,天与圣德符。
贤俊日拔庸,治道务精图。
尧舜不异人,政化无两途。
我衰在畎亩,感激舞蹈俱。
告戒各努力,勤耕备公租。
黍穰多充禽,渊静无惊鱼。
上下信影响,馀生幸于于。
【注释】
- 弘治改元:指明孝宗弘治元年。改元,改换年号。
- 元旦(正月初一):即春节的前一天。
- 东风意先苏:春风拂动,万物复苏。
- 零雨:零星小雨。
- 沛泽:大水滋润。
- 尧舜不异人:尧和、舜都是圣明的君主。
- 政化:政治教化。
- 畎亩(quǎn mǔ):田间,泛指民间。
- 告戒(jiè):劝诫。
- 勤耕备公租(gōng zū):勤劳耕作以供国家征租。
- 黍穰(shǔ ráng):黍子饱满。
- 渊静(yuān jìng):深潭寂静。
- 舞俱:舞蹈,这里指欢庆。
- 告戒各努力:《尚书·洪范》曰:“无偏无颇,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意思是告诫百官各尽其职。
- 勤耕备公租:勤劳耕作,为国家缴纳赋税。
- 余生幸于于:庆幸还能有剩余的生命。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凤翼在弘治元年(1488年)元旦所作,当时他正在田间劳作。诗中描绘了新春时节的自然景观以及农民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新天子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一句“元旦未及春,东风意先苏”,描述了新年还未到来,但春天的气息已经显现。东风带来了生机,预示着万物复苏。这里的“东风”不仅指春风,也可以理解为新的开始或希望的到来。
第二句“风来继零雨,和润物皆濡”,进一步描绘了春风和细雨对大地的滋润作用。细雨如丝,轻柔地洒落在大地之上,使得万物得到滋养。这里的“润”字用得非常贴切,既形容雨水的滋润,也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带给人们的愉悦感受。
第三句“助我新天子,沛泽弥九区”,则是表达了对新天子的祝福。天子如同春天的阳光一般,能够带来温暖和光明,使得国家繁荣昌盛。这里的“沛泽”意味着国家的恩泽广泛而深远,寓意着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第四句“河流亦传清,天与圣德符”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河流清澈见底,象征着国家的治理有序而清明。同时,这也暗示了国家的政治清明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第五至第七句“贤俊日拔庸,治道务精图。尧舜不异人,政化无两途”继续赞美了贤明的君主和清明的政治。这些贤臣们如同尧舜一样,他们的治理之道没有两条路可以走,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为民造福的道路。这四句诗是对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也是对新天子治国有方的期待。
最后两句“我衰在畎亩,感激舞蹈俱”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情。他虽然身处田野之中,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新天子的感激之情。他在喜悦中跳舞庆祝,这种喜悦不仅仅是对国家政治清明的赞美,更是对自己能够为国效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国家政治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新春佳节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新天子的祝福和期望。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民幸福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