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不在高,灵区设中冓。
包蒙自太古,霹雳始与牖。
闇然不耀地,白日已通昼。
遂亵世游人,我及千载后。
登顿入地中,足与石角斗。
飞厓临紫云,既掀势还覆。
仰面欲成压,山鬼自司救。
元气不蒸雨,五色变乳溜。
支本万不齐,纂纂簪笋瘦。
又如人披腹,呈此琅玕秀。
旁扉表云房,曲密通款窦。
跬步必容炬,老胆怯且逗。
神仙未易求,冥探亦何遘。
矫手采瑶华,和饮千日酬。
聊度三千年,儗与石同寿。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生活在唐朝。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奔放的风格,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张公洞的诗,通过对张公洞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仙山不在高,灵区设中冓。(仙境并不在高处,而是在一个幽深的地方)
注释:灵区,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中冓,指深邃之处。包蒙自太古,霹雳始与牖。(天地间最初的混沌之气,被雷电照亮而产生万物。)
注释:包蒙,指最初的混沌状态;牖,指门户或开口。闇然不耀地,白日已通昼。(黑暗中不发光的事物,白天也能看到光明。)
注释:闇然,指昏暗不明;白日,指阳光。遂亵世游人,我及千载后。(终于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们一样游玩人间。)
注释:亵,轻慢;游人,指人间的游客。登顿入地中,足与石角斗。(登上陡峭的台阶,脚跟可以与石头角斗。)
注释:登顿,形容山路陡峻;角斗,指摔跤。飞厓临紫云,既掀势还覆。(飞腾的崖壁面对着紫色的云彩,一会儿掀起来一会儿又落下去。)
注释:飞厓,指飞腾的岩石;紫云,指紫色的云雾。仰面欲成压,山鬼自司救。(抬头似乎要被压塌了,山神自己来救助我。)
注释:仰面,指抬头;欲成压,指将要压到头顶;司救,指主持救援。元气不蒸雨,五色变乳溜。(大地的元气没有蒸发出雨水来,五色的水汽变成乳浊的水流。)
注释:蒸雨,指蒸发出雨水;五色,指各种颜色。支本万不齐,纂纂簪笋瘦。(支脉错综复杂,如同细竹笋尖般纤弱。)
注释:纂纂,指纤细柔弱;簪笋瘦,指细竹笋尖。又如人披腹,呈此琅玕秀。(就像人的肚皮一样敞开,展现出这些美玉般的秀美。)
注释:披腹,指敞开肚子;琅玕,指美玉。旁扉表云房,曲密通款窦。(旁边的门框装饰着云形的门窗,曲折狭窄处相通。)
注释:旁扉,指旁边有门窗的地方;表云房,指装饰有云纹的门窗;曲密,指曲折狭窄;通款窦,指相通。跬步必容炬,老胆怯且逗。(每走一步都要用火炬照明,老年人胆小怕事,不敢前行。)
注释:跬步,指一步;容炬,指用火炬照明。神仙未易求,冥探亦何遘。(神仙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我在探索冥冥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注释:冥探,指探索神秘之处;遘,指遇到。矫手采瑶华,和饮千日酬。(我举起手去采摘瑶草,准备用它来喝千日酒。)
注释:矫手,指挥舞双手;瑶华,指瑶草;和饮千日酬,指喝千日酒作报酬。聊度三千年,儗与石同寿。(暂且度过了三千年,我想和这些石头一起长久存在。)
注释:度,指度过;拟,指想;同寿,指共同生存。
这首诗以游张公洞为题,通过对张公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慨。他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张公洞的景色,同时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