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有孝义,记注一大编。
此翁不痴者,人焉得知焉。
吴人多痴呆,翁岂吴人传。
翁云我吴产,此病知莫痊。
我生迨八旬,落魄如风颠。
不知人所毁,亦不求人怜。
种竹欲借地,买书常卖田。
蓬蓬被白发,咄咄书青天。
我颠与翁痴,痴颠相比肩。
约为老兄弟,逍遥觅彭钱。

【译文】

于人有孝义,记注一大编。

此翁不痴者,人焉得知焉。

吴人多痴呆,翁岂吴人传。

翁云我吴产,此病知莫痊。

我生迨八旬,落魄如风颠。

不知人所毁,亦不求人怜。

种竹欲借地,买书常卖田。

蓬蓬被白发,咄咄书青天。

我颠与翁痴,痴颠相比肩。

约为老兄弟,逍遥觅彭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诗,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一韵。前四句写史痴翁的“痴”字,后四句写诗人自己的“痴”。

第一句“于人有孝义”写史痴翁孝顺父母,有孝义之德。第二句“记注一大编”则表明史痴翁学问渊博,记录了很多知识,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句“此翁不痴者,人焉得知焉”,进一步强调了史痴翁的聪慧和才华。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史痴翁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描述史痴翁的行为特点。第五句“吴人多痴呆”,说明史痴翁并非只是自己有这种特质,而是很多人都有。第六、七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史痴翁的性格特征:“翁岂吴人传”、“翁云我吴产”,表明史痴翁并非来自吴地,而是因为某种原因才成为这样性格的人。第八句“此病知莫痊”,进一步强调了史痴翁的性格无法改变,也暗示了他的命运多舛。

第九至十二句则描写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心态。第九句“我生迨八旬”,说明诗人已经到了晚年。第十句“落魄如风颠”,则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非常潦倒,如同失去了平衡一样。第十一、十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他不知道自己被人诋毁,也不寻求别人的同情。同时,他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与史痴翁之间的情谊和期望。第十三句“种竹欲借地”,表明诗人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竹子,以表达对史痴翁的敬意。第十四句“买书常卖田”,则是诗人为了支持史痴翁的生活而卖掉了自己的田地。第十五、六句“蓬蓬被白发,咄咄书青天”则是对两人生活状态的描绘:两人都满头白发,都在努力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最后一句“我颠与翁痴,痴颠相比肩”则是诗人对这段友情的最高评价,认为他们的友情已经超越了生死,达到了痴的程度。最后一句“约为老兄弟,逍遥觅彭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段友情的期望,希望能够永远保持这份友谊,直到生命的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