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顺尝有言,惠不在天上。
但行即须到,此气何勇壮。
水云黄冠流,诗酒发清旷。
十年落东海,故国隔西望。
亦云自不归,要去谁我障。
配顺足有馀,天地纳豪放。
今日金昌亭,风紧秋叶荡。
留亦无不从,去亦无所怅。
吸我白玉钟,仰面月相向。
酣歌一掉首,云鸾渺仙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最后概括内容要点。
- “方道士还冶城”:即《赠方外道士兼简炼师》。方道士,名不详;炼师,指炼师道士。诗人为道士送行。
- “僧顺尝有言”:僧顺曾说过,李德裕不在天上。
- “但行即须到”:只要上路了,就会达到目的地。
- “此气何勇壮”:这股气息多么勇壮!
- “水云黄冠流”:水波、水雾、云霞、道士的帽子。
- “诗酒发清旷”:饮酒作诗来抒发胸襟,心情格外开朗。
- “十年落东海”:诗人在徐州十年,如今要离开这里。
- “故国隔西望”:故乡在西边,隔着黄河天遥地远。
- “亦云自不归”:也许自己不能回来。
- “要去谁我障”:要回去时,谁能阻拦?
- “配顺足有馀”:与顺道而行,已绰有余裕。
- “天地纳豪放”:天地间能容纳这种豪放的性格。
- “今日金昌亭”:今晨在金昌亭登高。
- “风紧秋叶荡”:秋风劲吹,落叶飘荡。
- “留亦无不从”:留下来也没有舍不得的。
- “去亦无所怅”:离去也没有什么怅惘的。
- “吸我白玉钟”:吸吮我的白玉酒杯。
- “仰面月相向”:抬起头来,月亮正对着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之作。全诗写于大和九年(835),当时李德裕因党争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今河南洛阳)。作者在徐州任观察使时,与李德裕有过交往。诗中以饯别为题,实际上是一首赠别诗。首联点明主题,交代出题的缘由。二联写李德裕的风采和志向。三联抒写友情。颈联承前启后,既表明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又表明自己欲归无计的心情。尾联写诗人的惜别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意境高远,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