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顺尝有言,惠不在天上。
但行即须到,此气何勇壮。
水云黄冠流,诗酒发清旷。
十年落东海,故国隔西望。
亦云自不归,要去谁我障。
配顺足有馀,天地纳豪放。
今日金昌亭,风紧秋叶荡。
留亦无不从,去亦无所怅。
吸我白玉钟,仰面月相向。
酣歌一掉首,云鸾渺仙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最后概括内容要点。

  1. “方道士还冶城”:即《赠方外道士兼简炼师》。方道士,名不详;炼师,指炼师道士。诗人为道士送行。
  2. “僧顺尝有言”:僧顺曾说过,李德裕不在天上。
  3. “但行即须到”:只要上路了,就会达到目的地。
  4. “此气何勇壮”:这股气息多么勇壮!
  5. “水云黄冠流”:水波、水雾、云霞、道士的帽子。
  6. “诗酒发清旷”:饮酒作诗来抒发胸襟,心情格外开朗。
  7. “十年落东海”:诗人在徐州十年,如今要离开这里。
  8. “故国隔西望”:故乡在西边,隔着黄河天遥地远。
  9. “亦云自不归”:也许自己不能回来。
  10. “要去谁我障”:要回去时,谁能阻拦?
  11. “配顺足有馀”:与顺道而行,已绰有余裕。
  12. “天地纳豪放”:天地间能容纳这种豪放的性格。
  13. “今日金昌亭”:今晨在金昌亭登高。
  14. “风紧秋叶荡”:秋风劲吹,落叶飘荡。
  15. “留亦无不从”:留下来也没有舍不得的。
  16. “去亦无所怅”:离去也没有什么怅惘的。
  17. “吸我白玉钟”:吸吮我的白玉酒杯。
  18. “仰面月相向”:抬起头来,月亮正对着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之作。全诗写于大和九年(835),当时李德裕因党争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今河南洛阳)。作者在徐州任观察使时,与李德裕有过交往。诗中以饯别为题,实际上是一首赠别诗。首联点明主题,交代出题的缘由。二联写李德裕的风采和志向。三联抒写友情。颈联承前启后,既表明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又表明自己欲归无计的心情。尾联写诗人的惜别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意境高远,语言流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