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游子归来寻故乡。
乡中父老认天子,会酒击筑歌慨慷。
载歌载舞未为央,留之十日未为长。
畅然草木尚有感,满眼故旧情何当。
丈夫志已酬咸阳,壮心何用泣数行。
四海一家何论沛,猛德何法守四方。
千秋万岁邈在后,魂兮不归天地荒。
高台已夷烟草黄,樵童牧竖谈汉王。
【注释】
大风起兮云飞扬,游子归来寻故乡。
乡中父老认天子,会酒击筑歌慨慷。
载歌载舞未为央,留之十日未为长。
畅然草木尚有感,满眼故旧情何当。
丈夫志已酬咸阳,壮心何用泣数行。
四海一家何论沛,猛德何法守四方。
千秋万岁邈在后,魂兮不归天地荒。
高台已夷烟草黄,樵童牧竖谈汉王。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他一生漂泊,四处游历,对家乡和亲人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这首诗是他在一次与张光弼等人的宴会上,即兴创作的。
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描绘了一幅大风吹拂着天空,云彩翻腾的景象。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第二句“游子归来寻故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游子”指的是在外流浪的人,而“故乡”则是他们的家乡或家乡的土地。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怀念之情。
第三句“乡中父老认天子”,描绘了家乡的人们认出了皇帝的场景。这里的“父老”指的是家乡的老人们,而“皇帝”则是指皇帝本人。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尊敬和敬仰之情。
第四句“会酒击筑歌慨慷”,描绘了人们在饮酒时唱歌的情景。这里的“会酒击筑”指的是饮酒和敲击乐器的行为,而“慷慨”则是形容歌声激昂、有力的样子。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故乡人民的热情和豪迈之情。
接下来四句“载歌载舞未为央,留之十日未为长。畅然草木尚有感,满眼故旧情何当。”描绘了诗人在宴会上的快乐场景。这里的“载歌载舞”指的是人们载歌载舞地庆祝,而“未为央”则是指还没有结束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宴会的喜悦和满足之情。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对故乡的感情,这种感情如同草木一般,虽然有感触但并不强烈。最后两句“丈夫志已酬咸阳,壮心何用泣数行。”则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坚定信念。这里的“丈夫志”指的是诗人的志向,而“酬咸阳”则是指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实现理想的自豪和满足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感。
第六句“四海一家何论沛,猛德何法守四方。”则是对国家统一的赞颂。这里的“四海一家”指的是全国统一的局面,而“沛”则是一个地方的名字,这里可能是诗人用来指代其他地方的代词。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一和和平的美好愿景。
最后两句“千秋万岁邈在后,魂兮不归天地荒。”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这里的“千秋万岁”指的是永恒的时间,而“邈在后”则是指未来的事情。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的灵魂将永远留在这个世界上,即使世界荒芜也无法带走。
整首诗以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宴会的喜悦、对国家统一的赞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等多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