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多屈曲,拙夫从直行。
勉欲就此轨,未忍枉平生。
不如且裹足,静坐群虑清。
莫顾蛮与触,了不知纷争。
莫辩夔与蚿,多少亦自平。
持杯洗浮云,太虚极高明。

【注释】

  1. 世路多屈曲:世间的道路弯曲很多。
  2. 拙夫从直行:笨拙的丈夫只能顺着正直的道路走。
  3. 勉欲就此轨:勉强想要遵循这个轨道前进。
  4. 未忍枉平生:不能忍受一辈子都委屈自己。
  5. 不如且裹足:不如暂且停下来,不要向前了。
  6. 静坐群虑清:静静地坐下来,让杂念消除。
  7. 莫顾蛮与触:不要去顾及那些争斗和冲突。
  8. 了不知纷争: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纷争。
  9. 夔与蚿:夔和蚿,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这里用来比喻是非、善恶等对立的事物。
  10. 多少亦自平:多少也都能平衡。
  11. 持杯洗浮云:拿着杯子去冲洗飘浮的云气。
  12. 太虚极高明:宇宙的空间极其广大,非常明朗。
    【赏析】
    这首诗是《感兴诗》中的第三首,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诗人用“感兴”为题,实际上是借咏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遭遇;后四句通过议论,抒发自己对世事的看法。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开头两句“世路多屈曲,拙夫从直行。勉欲就此轨,未忍枉平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坎坷曲折的感受,同时也流露出他追求正直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曲折和艰难,而作为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坚持正直的原则。因此,尽管他努力沿着正道前进,但仍然无法忍受一辈子都在委屈之中。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困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坚守。
    中间四句“不如且裹足,静坐群虑清。莫顾蛮与触,了不知纷争。”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只是盲目地追随别人的步伐,那么就会陷入纷扰和冲突之中。因此,他建议人们应该保持冷静,不去理会那些争斗和冲突。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纷争和冲突的厌恶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于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
    最后四句“莫辩夔与蚿,多少亦自平。持杯洗浮云,太虚极高明。”则是诗人对于世事的看法和感慨。他认为,无论是夔还是蚿这样的动物,都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价值。同样,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不应该去争辩是非、善恶等对立的事物。此外,他还提出了“持杯洗浮云,太虚极高明”的观点,认为宇宙的空间是极其广大的,而且非常明亮。这些观点都体现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是含义深远。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和世事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也传达了他对正义和和谐的追求和向往。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