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夫今年逾七旬,无一用世人嫌嗔。
读书不成愚固在,耕田无收家益贫。
小儿造化苦玩弄,浩荡自谓无怀民。
何愁白发不相放,生死已譬昼夜循。
花前笑口几回酒,松下无言终古尘。
也怜狗马有帷盖,安少一木藏吾身。
堂堂七尺我自玉,乌鸢蝼蚁谁敢亲。
青城古杉一千岁,天将为我留轮囷。
宋公借力剪寄远,鲸波万里来犹神。
质如金石坚可珍,其文纠纽腻且匀。
霞肪晕紫香触手,舁入草堂惊四邻。
自公好施发天性,岂以菲薄当其仁。
鹿皮苍璧殊未称,短篇聊诉吾为人。

谢宋承奉惠寿木

鄙夫今年逾七旬,无一用世人嫌嗔。

读书不成愚固在,耕田无收家益贫。

小儿造化苦玩弄,浩荡自谓无怀民。

何愁白发不相放,生死已譬昼夜循。

花前笑口几回酒,松下无言终古尘。

也怜狗马有帷盖,安少一木藏吾身。

堂堂七尺我自玉,乌鸢蝼蚁谁敢亲。

青城古杉一千岁,天将为我留轮囷。

宋公借力剪寄远,鲸波万里来犹神。

质如金石坚可珍,其文纠纽腻且匀。

霞肪晕紫香触手,舁入草堂惊四邻。

自公好施发天性,岂以菲薄当其仁。

鹿皮苍璧殊未称,短篇聊诉吾为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宋公赠送的寿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慨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也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人以“谢宋承奉惠寿木”为题,直接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接着,他用“鄙夫今年逾七旬,无一用世人嫌嗔”来形容自己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他人的关爱。这里的“鄙夫”和“七旬”都是对诗人的自嘲,表达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诗人开始描绘寿木的特征。他说:“读书不成愚固在,耕田无收家益贫。”这里,他既没有因为自己的读书无用而感到沮丧,也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而感到焦虑。反而,他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礼物。这里的“读书”、“耕田”和“家贫”都是对诗人的生活状况的真实描述,而“愚固在”和“家益贫”则是对他性格的深刻刻画。

诗人转向对寿木的描述。他说:“小儿造化苦玩弄,浩荡自谓无怀民。”这里,诗人以一种调侃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关爱。他认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无忧无虑是一种难得的美,而他则愿意承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这里的“小儿造化”和“浩荡自谓无怀民”都是对诗人对孩子态度的真实写照。

诗人又回到了对寿木的描述。他说:“何愁白发不相放,生死已譬昼夜循。”这里,他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生死问题。他认为无论生命的长短,都应该坦然接受,就像昼夜一样自然。这里的“白发”、“生死”和“昼夜循”都是对诗人人生观的深刻体现。

诗人转向对寿木的赞美。他说:“花前笑口几回杯,松下无言终古尘。”这里,他以一种诗意的笔调描绘了寿木的美丽景象。他认为寿木上的花朵如同笑口般绽放,而松下的尘埃却仿佛被遗忘。这里的“花前笑口”、“松下无言”都是对寿木特征的生动描绘。

诗人再次转向对寿木的描述。他说:“也怜狗马有帷盖,安少一木藏吾身。”这里,他以一种同情的目光看待其他生物的生存状态。他认为尽管人们给狗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但它们却不能像他一样有尊严地生活。这里的“狗马”、“有帷盖”和“藏吾身”都是对其他生物生存状态的真实描写。

诗人转向对寿木的赞美。他说:“堂堂七尺我自玉,乌鸢蝼蚁谁敢亲。”这里,他以一种自豪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与寿木的特殊关系。他认为自己的身体像玉石一样坚硬,而其他的生物却不敢靠近。这里的“堂堂七尺”、“我自玉”、“乌鸢蝼蚁”都是对寿木特征的生动描绘。

诗人转向对寿木的赞美。他说:“青城古杉一千岁,天将为我留轮囷。”这里,他以一种神秘的色彩描绘了寿木的历史和地位。他认为这棵古杉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而上天也将为他留下美好的回忆。这里的“青城古杉”、“一千岁”、“天将为我留轮囷”都是对寿木特征的生动描绘。

诗人转向对寿木的赞美。他说:“宋公借力剪寄远,鲸波万里来犹神。”这里,他以一种感激的口吻表达了对宋公的感激之情。他认为宋公的帮助让他得以远行,而这种恩情就像海浪一样深远。这里的“宋公”、“借力剪”、“鲸波万里来犹神”都是对宋公帮助的赞扬之词。

诗人转向对寿木的赞美。他说:“质如金石坚可珍,其文纠纽腻且匀。”这里,他以一种赞叹的口吻描述了寿木的质地和纹理。他认为寿木的质地像金石一样坚硬珍贵,而纹理则细腻均匀。这里的“质如金石坚可珍”、“其文纠纽腻且匀”都是对寿木特征的生动描绘。

这首诗通过对宋公赠送的寿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慨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也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