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曾结万人缘,卜社东皋已一年。
买蛤自寻鲜市去,施禽多在砌丛边。
为求邻地安僧灶,早向檀那乞布钱。
我亦行踪无住著,归来长侍佛炉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寄放生社诸子》。以下是对每句话的翻译和注释:
- 「 放生曾结万人缘」:我过去在放生时,与很多人结下了缘分。
- 放生:指施舍或救助动物的行为,佛教徒认为这样做可以积累功德。
- 曾结万人缘:意味着我曾经帮助了许多人,积累了很多善缘。
- 「卜社东皋已一年」:我在东皋这个地方卜卦占卜了一个年头。
- 卜社:用卜卦的方法来确定地点,是一种传统的求吉方式。
- 卜社东皋已一年:说明我已经在东皋这个地方卜卦占卜了整整一年,可能是为了寻找一个风水好的地方来建立自己的家或者寺庙。
- 「买蛤自寻鲜市去」:我去市场上购买蛤蜊,自己寻找新鲜的地方。
- 买蛤:购买蛤蜊,这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同时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因为它的形状像“甲”,谐音“家”。
- 自寻鲜市去:自己去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
- 「施禽多在砌丛边」:我经常在墙边施舍家禽,给需要的人提供食物。
- 施禽:施舍家禽,这也是一种佛教徒的布施行为。
- 多在砌丛边:经常在墙壁附近施舍,这个“砌”是指围墙,“丛”是指草木丛生的地方。
- 「为求邻地安僧灶」:为了求得一个安静的地方,建一个僧人的厨房。
- 邻地:安静的地方,这里指一个适合修行的地方。
- 安僧灶:建一个僧人的厨房,这是为了供养僧侣,同时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
- 「早向檀那乞布钱」:我早早地向信徒们请求布施金钱。
- 檀那:梵语“tantra”的音译,意思是“供养者”。
- 乞布钱:请求布施金钱,用于供养寺院或僧侣。
- 「我亦行踪无住著」:我也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漂泊,随缘而行。
- 行踪:指行旅踪迹,表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
- 无住著:没有固定的住处,随时可能移动。
- 「归来长侍佛炉前」:回到故乡后,我会常在佛炉前修行。
- 归来:回到家乡,这里指的是从外地返回。
- 长侍佛炉前:长时间在佛前修行,这里的“佛炉”可能指的是佛像前的香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信仰和实践,以及对宁静和修行的追求。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修行方式,展现了他对佛教的虔诚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如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对社会安定的追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