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未四十,已怀退隐图。
俯仰又十年,何为尚踌躇。
经过怯往迹,魂魄识畏途。
去来廿年间,道里三万余。
车装敝屡更,何况此微躯。
所以不自决,岂徒为饥驱。
富贵亦复佳,岁月待我乎。
婚嫁幸已毕,余口亦易糊。
故山皋亭下,桃李满村墟。
深坞秀泉石,近筑静者庐。
新梢想出篱,疏泉行绕渠。
双髽指天目,一勺见西湖。
言之病已苏,况当长久居。
息黥补吾劓,造物岂区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名为《途中示子将三首》。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1. 我年未四十,已怀退隐图。
    译文:我已经四十几岁了,心中已经有了退隐江湖的打算。
    注释:这里的“退隐”指的是离开官场,过一种隐逸的生活。

  2. 俯仰又十年,何为尚踌躇。
    译文:转眼间又过去十年,为何还是犹豫不决。
    注释:这里的“踌躇”表示犹豫不决,可能是在考虑是否要离开当前的职位或生活状态。

  3. 经过怯往迹,魂魄识畏途。
    译文:走过了曾经害怕的地方,魂魄也能感受到危险的道路。
    注释:这里的“怯”指的是恐惧、畏惧,可能是指对未知或危险的担心。

  4. 去来廿年间,道里三万余。
    译文:往返之间已经过了二十年,旅途距离超过三万。
    注释:这里的“去来”可能是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或者时间跨度。

  5. 车装敝屡更,何况此微躯。
    译文:车辆磨损严重,多次更换修补,更何况我这个微小的身体。
    注释:这里的“微躯”指的是微小的身体或者地位,与前面的“微躯”相呼应。

  6. 所以不自决,岂徒为饥驱。
    译文:所以我不能决定是否离开,不仅仅是为了饥饿驱使。
    注释:这里的“饥驱”指的是饥饿驱使,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7. 富贵亦复佳,岁月待我乎。
    译文:富贵也是美好的,但岁月等待我吧。
    注释:这里的“富贵”指的是富贵生活,而“岁月”则指时间。两者相互映衬,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8. 婚嫁幸已毕,余口亦易糊。
    译文:婚姻嫁娶的事情已经完成,剩余的钱可以买些食物充饥。
    注释:这里的“余口”指的是剩下的人口或者剩余的财产。

  9. 故山皋亭下,桃李满村墟。
    译文:故乡的皋亭山下,桃花盛开,村里的田野上到处都是桃树和李树。
    注释:这里的“故山”、“皋亭山”和“桃花”、“桃树”、“李树”都是具体的景物,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10. 深坞秀泉石,近筑静者庐。
    译文:深深的山谷中有美丽的泉水和石头,靠近那里有一座安静的房子。
    注释:这里的“静者庐”指的是安静的房子或者隐居的地方。通过描写这些景物,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1. 新梢想出篱,疏泉行绕渠。
    译文:新长出的树枝伸出篱笆外,细流绕过渠道流淌。
    注释:这里的“篱笆”、“出篱”、“疏泉”、“行绕渠”都是具体的景物,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进一步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12. 双髽指天目,一勺见西湖。
    译文:两个头髻指向天际,一勺水中就能见到西湖的美丽景色。
    注释:这里的“双髽”、“天目”和“一勺”、“西湖”都是具体的景物,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欣赏。

  13. 言之病已苏,况当长久居。
    译文:疾病已经痊愈了,何况还要在这里住很长时间。
    注释:这里的“言之病”指的是疾病的康复,而“久居”则表示长时间的居住。两者相互映衬,表达了对健康和长寿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14. 息黥补吾劓,造物岂区区。
    译文:用脸上的黥(一种疤痕)换取我的劓(鼻子上的孔),造物主难道会如此小气吗?
    注释:这里的“息黥”、“劓”和“造物”都是具体的词语,通过描绘这些词语,表达了对生命尊严和价值的思考以及对造物主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