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馆诸峰上,兰樽二妙来。
大江开夕照,阴磴积秋苔。
蝉响流风急,虫声隐月哀。
所嗟人散后,乡梦只东回。

【注释】

张二吉父:张大千,字大千,号二吉父。袁九龄:指唐人袁郊(721—801),字爽秋。《全唐诗》存诗四卷。秀才:唐代科举制度,以通经者为生员,称为“秀才”。酒至吴山馆:吴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

【译文】

吴山馆里张大千携酒前来,

桂树环绕的峰峦之上,有两位文士到来。

夕阳下,江水浩荡,波光粼粼,

山路蜿蜒曲折,苔藓斑斑,积满了落叶。

秋风瑟瑟,蝉鸣如箭,声声催人,

月光下虫鸣哀婉,仿佛是幽怨的哭泣。

可惜人们散去后,只有东面的家乡梦中回还。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张大千携酒到访好友袁九龄,两人在吴山馆中畅饮,欣赏山水之美。然而好景不长,友人离去之后,诗人只能独对家乡之梦。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图。

开篇两句:“桂馆诸峰上,兰樽二妙来。”诗人描绘的是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图。桂馆,即吴山馆;诸峰,即吴山诸峰。诗人用“桂”和“兰”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吴山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同时,“诸峰上”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地点——吴山馆。而“二妙”,则指两位文士的到来,他们的才华横溢,令人钦佩。

第三句:“大江开夕照,阴磴积秋苔。”这里,诗人将视角转向了大江。夕阳下的江水波光粼粼,犹如一条金色的丝带,在天空与大地之间自由流淌。而那些阴森的石阶上,长满了厚厚的秋苔,给人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这一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两句:“蝉响流风急,虫声隐月哀。”这两句进一步营造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秋风萧瑟,蝉鸣不断,宛如一曲激昂的战歌,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坚韧。而月夜下的虫鸣,却显得如此哀婉凄凉,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奈与辛酸。这一联,既描绘了大自然的声音,又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尾联:“所嗟人散后,乡梦只东回。”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当人们各自离开后,只剩下诗人独自面对这片美丽的山水,心中不免感到有些寂寞与惆怅。他只能在梦中回到家乡,而醒来时,却发现故乡的影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这一联,既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又展示了他的孤独与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