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茫茫,扁舟出大荒。
孤城三面水,寒日五湖霜。
波漫官堤白,烟浮野戍黄。
片帆何处客,千里傍他乡。

诗作“过高邮作”为明代诗人沈明臣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淮海路上的景色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内心的孤寂。下面是对该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淮海路茫茫,扁舟出大荒。
  • 诗句释义:“淮海路茫茫,扁舟出大荒。” 这里的“淮海路”泛指的是广阔的河流和大海;“茫茫”形容道路无边无际,给人一种开阔而空旷的感觉;“扁舟”则是指小船,暗示着诗人正乘船在宽阔的水域上航行。“出大荒”意味着从广袤的原野中出发,象征着诗人踏上了一段旅程,去往未知的地方。
  • 背景介绍:此句可能描述诗人乘坐的船只从淮海的某个地点出发,驶向更远的地方。
  • 赏析:首句营造了一种辽阔的背景,为后续的描述铺垫了基调。
  1. 孤城三面水,寒日五湖霜。
  • 诗句释义:“孤城三面水,寒日五湖霜。” 这里“孤城”指一个孤独的小城市或村庄;“三面水”形容四周被水环绕的景象,可能是指河流或湖泊;“寒日五湖霜”中的“寒日”强调了时间的寒冷,而“五湖霜”则形象地描述了湖面上的霜冻景象,增添了季节感。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孤寂的城市在寒冷天气下的宁静画面,也暗含了诗人旅途中的寂寞感受。
  • 背景介绍:诗人可能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经过这样的一座小城。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情绪状态,孤城的寂静与周围环境的冷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1. 波漫官堤白,烟浮野戍黄。
  • 诗句释义:“波漫官堤白”,“波漫”形容水流波纹四溢,覆盖了堤岸;“白”指的是水面因波涛而显得一片洁白。“烟浮野戍黄”,这里的“烟”指炊烟或者烟雾,“野戍”指的是边境上的小型堡垒或哨所,黄色可能是夕阳的余晖使得天空呈现出黄色。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水天相接、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观。
  • 背景介绍:此联可能是诗人在傍晚时分抵达一处河边的小镇,所见之景恰好捕捉到了这一时刻的美丽。
  • 赏析:通过视觉描写,诗人不仅呈现了自然的美景,还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变化——日落时分的宁静与美丽。
  1. 片帆何处客,千里傍他乡。
  • 诗句释义:“片帆何处客”中的“片帆”指的是一艘小小的帆船,它可能是由一位远行者所乘坐;“何处客”则表明这位远行者可能正处在旅途中,四处漂泊。“千里傍他乡”中的“千里”强调了距离的遥远,而“傍他乡”表示诗人自己现在正处于远离家乡的陌生地方。
  • 背景介绍: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旅居之感,他可能正在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旅行,感到孤独并思念着家乡。
  • 赏析:最后两句以简洁的语言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旅途的孤独与对家的深切思念。

《过高邮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淮海路上景色的描写以及旅途中的感受表达,诗人沈明臣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他那广阔而孤寂的旅途之中。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和情感的抒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