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书问半浮沉,岂为云坭隔素心。
远望风流人似玉,每凭天外听鸣琴。
三湘露白清秋满,八桂花明别院深。
漫道公闲堪拄笏,即看载笔上螭簪。
寄余曙台
多年来书信往来,我的生活像漂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云雾阻隔了我与你的素心?
远望你风度翩翩如玉树临风,每当我在天边聆听你的琴声。
三湘的露水洁白如雪,清秋已满,八桂花开香气四溢,别院深幽。
我常说公忙可以拄着拐杖,但你却马上要写文章了,这可如何是好?
年来书问半浮沉,岂为云坭隔素心。
远望风流人似玉,每凭天外听鸣琴。
三湘露白清秋满,八桂花明别院深。
漫道公闲堪拄笏,即看载笔上螭簪。
寄余曙台
多年来书信往来,我的生活像漂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云雾阻隔了我与你的素心?
远望你风度翩翩如玉树临风,每当我在天边聆听你的琴声。
三湘的露水洁白如雪,清秋已满,八桂花开香气四溢,别院深幽。
我常说公忙可以拄着拐杖,但你却马上要写文章了,这可如何是好?
当涂五日邑无竞渡故云 经年客梦总茫茫,争奈端阳节又忙。 到处烟光欺过眼,寻常赏玩适回肠。 荔云岭首依稀近,蒲雨湖心漫自长。 别有逋臣千古恨,教人何地吊灵湘。 注释: - 经年客梦总茫茫:指经过一年的时间,所有的梦境都变得模糊不清。 - 争奈端阳节又忙:无奈端午节又要到了,忙碌的节日让人烦恼不已。 - 到处烟光欺过眼:形容烟雾缭绕,视线被遮挡,看不清周围的景象。 - 寻常赏玩适回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赏析古诗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和关键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语言特点等。 “凌乱秋光点客衣”,意思是:稀疏斑驳的秋天的阳光照在身上,好像给衣服打上了斑点。这句写诗人落泊江湖之状。 “孤舟一棹薄言归”,“孤舟一棹”指诗人乘坐的船只,“薄”是迫近的意思,诗人乘船归去,心情急切。 “渔人解网亭亭立,倦鸟思巢飐飐飞。”意思是:渔人把网收起来站立着
【注释】 秋日闲居:指诗人秋天时在自家闲居的生活情景。 蓬蒿(péng háo):蓬草和蒿草,泛指杂草。 除:铲除。 园林:指自己的庭院。 野烟疏:指园中景色幽静,没有烟雾缭绕。 骚人:指屈原、宋玉等战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菊圃:指菊花种植的地方。 处士庐:指隐居不仕的人的住处。 杖头:拄着的手杖。 子虚:指《子虚赋》,西汉扬雄所作,是一篇描写楚地风物的文章,后人常以此借指文章作品。
注释: 双凫飞出未央宫, 双凫指的是两只鸳鸯,飞出未央宫,意味着离别。 再入河阳花县中。 再入河阳花县,意为重回故地。 露浥金茎成澍雨, 露指露水,浥是沾湿的意思,金茎是指铜质的灯柱,成澍雨,意味着雨水滋润大地。 人游化日荡春风。 人游指人们游玩,化日即太阳,荡春风意味着风拂过大地,使大地生机勃勃。 甘棠满地遍留荫, 甘棠指的是棠梨树,满地遍留荫,意味着棠梨树遍布各地,为人们提供阴凉。
注释: - 清秋:秋季,秋天的气候。 - 仙舄去还来:神仙之鞋(象征仙人)来回走动。 - 分得君王露几杯:分到皇帝的露水喝了几杯。 - 散入人间皆雨化:雨水纷纷洒落,化为万物。 - 惊闻天上忽春回:听到天上忽然传来春天的消息。 - 弦歌径逐琴声远:音乐和诗歌随着琴声飘向远方。 - 桃李争迎辇路开:桃花李花争相开放迎接帝王的车马。 - 却望旧时听政处:望着过去处理政务的地方。 - 阴阴竹树莫辞培
【注释】 秋日闲居其二:秋季闲暇之时的居所。其一:指《秋日闲居》诗的头一句。 一醉能令世事忘,匡床木榻对焚香:一醉能使世间万物忘却,在匡床木榻上对着燃香。 浮烟袅袅秋云迥,清梦蘧蘧午日长:缭绕飘渺的香烟,与秋天的云朵相映;迷离恍惚,似有似无。 客若到来休问字,我今睡起祇抄方:假如有客人来访,不必问他什么;我醒来后只抄写经文。 呼童共抱汉阴瓮,疏径灌畦趁夕阳:叫童仆们把竹编的瓮抱来
【注释】 上策:良谋。 敝裘:破旧的皮衣。 杨子:即杨朱,战国初哲学家。他提倡“贵己”和“为我”,反对“贵义”和“为天下”。 抱珍空笑楚人愁:抱着珍贵的玉器却嘲笑楚国人的忧愁。抱珍,指怀揣着珍宝。楚人,这里指楚国。 百年天地剑还壮,半世行藏镜亦羞:百年来,世间的风云变幻,宝剑依然显得雄壮;半个世纪以来,我到处奔走,如今面对明镜,也感到无地自容。 赖得故园丛菊在,高秋吾且任夷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从语言的表达效果、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鉴赏时,可抓住诗中重要词语,结合诗句具体语境作分析,指出其表达作用或情感效果。“十年壮志竟成虚,落魄风烟返旧庐。”十年来,我怀着壮志雄心而奋斗,但最终却一事无成,如今落泊江湖,回归故居。“落魄”,指失意落魄,这里形容自己潦倒窘迫的境况。“可道相逢无狗监,应知赋就愧相如
【解析】 本诗是诗人在七夕后登粤秀山,为同乡好友留别之作。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远,凭栏怀古之情;颔联写诗人感慨同社之人今散聚散的凄凉景象;颈联描绘了诗人眼中的粤秀山胜景;尾联表达作者对友人的眷恋与不舍之情。 【答案】 译文: 我登临高山,俯瞰千古悠悠,何况这风烟迷蒙的素秋更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这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有的相聚,有的分散,暂时在这胜地徘徊犹豫。 山峰回环,青翠欲滴,云光弥漫,银河倒泻
【诗句释义】 己酉秋,指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诗人归隐后写的第一首诗。泥涂,指世俗。泥涂岂为儒冠误,泥涂难道是儒家的帽子耽误了我?涉世真同行路难,在世间行走真是太艰难了。孤剑未曾国士报,没有用剑报答过国家;枯桐容易向人弹,就像枯掉的桐树容易被人弹奏一样。飞鸿自觉青霄迥,失雁徒惊冲雨寒。飞鸿自感飞翔于青天之上,而失群的大雁却只能在风雨交加中惊恐地飞行。芦葭萧萧秋已暮,芦苇萧萧地响
【注释】 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古名姑孰。林存莪:人名。署中:衙门里。文社:文人聚会的地方。惬兰心:心满意足。转深:感情更加深厚。 支:撑住。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记事板子。寒声:指水声。朝簪:官帽上的簪子,表示官位。负:辜负。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送别好友林存莪而作。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颔联写与林存莪分别后的感受。颈联写自己为官在外,不能常回家乡探亲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赏析。“总为乘凉夏日游”,总为:总是。总为乘凉:总是为了避暑而游览。“无风此地亦云流”,无风:没有风。此处:此处指长寿庵。亦云流:也像在流动。这里用流水作比喻,写庵中景色优美、清幽。“山藏宝界森森閟”,山:指长寿庵所在的山林。“宝界”:宝物所居之地。“森森閟”(bì)
注释: 1. 爱莲亭:位于长寿庵附近的一个亭子,名字与莲花有关。 2. 古招提:古老的佛教寺庙。 3. 莲子花开叶叶齐:形容莲子花盛开时,每朵花都像小小的莲花一样。 4. 过雨香飘无远近:雨水过后,莲花的香气弥漫得远远近近都能闻到。 5. 侵人凉气自东西:风吹来的时候,凉爽的气息从四面八方传来。 6. 僧去日午能供饭:僧人在中午时分也能提供饭食。 7. 客到松阴几杖藜:客人来了,可以在松树下乘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一、端阳雨过气清佳,载酒寻游一旷怀。 - 端阳: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 - 雨过:天气转晴,雨水停止。 - 气清佳: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 载酒:携带美酒。 - 寻游:寻找游玩的地方。 - 旷怀:开阔的胸怀或心境。 二、醒醉几人慰楚泪,烟波到处怨秦淮。 - 醒醉:形容人们饮酒作乐,有时清醒有时醉酒。 - 几人
送友还高明 嶙峋石室倚云隈,东望仙乡亦快哉。 玉乳岩中留胜迹,斗魁台上勒雄才。 秋风瑟瑟征帆迥,芳草萋萋客思催。 一曲骊驹牵别袂,烟波将雨重徘徊。 注释: 嶙峋:山石高峻的样子。 石室:指山洞。 倚:靠着。 云隈:山的弯曲处,此处指山的背面。 东望:向东看。仙乡: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家乡。 胜迹:美好的遗迹。 勒:刻。 征帆:远行的船帆。 萋萋:茂盛的样子。 骊驹:古代一种骏马名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同友人夜泊黄冲遇雨”一句。本句是全诗的第四句,是写夜泊时所见所闻。从“柔橹”“风信”和“凄然”三词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江上停船,在船上泊宿,并且是在夜间,所以此句应理解为:轻柔的船桨随着轻风摇曳,远望天空中的风信。晚山飘洒着细雨,景色凄清。作者怀疑今夜有剑妖作怪,又觉得与朋友相遇纯属偶然。接着写浪涛汹涌,鼋鼍(yu qiú)受惊而逃,鸥鹭悠闲自如地在水中翻飞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