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根老树碧生苔,门卷疏帘一半开。
岩影乍晴云欲散,雷声忽动雨还来。
长堤隔水疑无路,瘦马冲泥念不才。
朝往暮归缘底事,只须形影自相猜。
诗句解读:
- “墙根老树碧生苔,门卷疏帘一半开。”:描述了墙根的老树长满了青苔,而门半开着,透露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感觉。
- “墙根”:墙的根部,暗示着背景和环境。
- “老树”:指代时间,可能意味着岁月的流逝或某种长久的等待。
- “碧生苔”:描述植物的颜色和生长状态。
- “门卷”:指门被拉开或者推开的动作。
- “疏帘”:稀疏的帘子,可能是为了保持隐私或是光线进入的方式。
- “一半开”:表达了一种微妙的开放与闭合的关系,可能也象征着某种期待或未知。
- “岩影乍晴云欲散,雷声忽动雨还来。”:描绘了天空的变化,从乌云到阳光再到雷雨,展现了天气的无常。
- “岩影乍晴”:指天空中岩石的影子突然变得明亮起来,暗示着阳光的出现。
- “云欲散”:描述天空中的云彩开始散去,预示着天气的转变。
- “雷声忽动”:表示雷声突然响起,暗示着即将到来的雨。
- “雨还来”:表示雨已经来临,强调了天气变化的速度和突然性。
- “长堤隔水疑无路,瘦马冲泥念不才。”:通过长堤和瘦马的形象,表达了旅途中的艰难和内心的自我怀疑。
- “长堤隔水”:形容长堤将水隔开,给人一种距离感或障碍感。
- “疑无路”:表示在长堤前感到迷茫,好像前方没有路可走。
- “瘦马冲泥”:瘦弱的马在水中行走,显得非常吃力,反映了旅途的艰辛。
- “念不才”:表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可能是因为长途跋涉而感到疲惫或无力。
- “朝往暮归缘底事,只须形影自相猜。”:表达了对人生方向或目标的困惑,以及对自己孤独状态的感受。
- “朝往暮归”:形容每天重复的生活模式,可能是为了生计或其他目的而奔波。
- “缘底事”:询问为何要这样生活,可能是对现状不满或对未来不确定。
- “只须形影自相猜”:表示只需要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对话,就能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 “自相猜”:暗示了内心深处的自我反思和猜测。
翻译:
墙根老树碧生苔,门卷疏帘一半开。
岩影乍晴云欲散,雷声忽动雨还来。
长堤隔水疑无路,瘦马冲泥念不才。
朝往暮归缘底事,只须形影自相猜。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的情绪,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画面。首句“墙根老树碧生苔”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古老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接着“门卷疏帘一半开”则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让人不禁想象这半开的窗帘背后隐藏的故事。
接下来的几句诗,通过“岩影乍晴云欲散”,“雷声忽动雨还来”等描绘,展现了天气的多变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最后两句“长堤隔水疑无路,瘦马冲泥念不才”则通过长堤和瘦马的形象,表达了旅途的艰难和内心的自我怀疑。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