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犹有汉云封,瑶草金芝事事空。
万树苍茫舟壑里,诸峰迢递碧霞中。
双龙尚见秦关气,疋马频嘶越观峰。
自笑登高不能赋,古松苍柏思何穷。

注释:

岱宗:泰山,古人称泰山为“岱宗”。

汉云封:汉代的封禅。

瑶草金芝:指灵芝等珍贵草药。

万事空: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

万树苍茫:形容景色辽阔、苍翠。

舟壑里:舟船在峡谷中行进。

诸峰迢递:群山连绵不断。

双龙:这里指双龙山。

秦关气:指的是秦始皇时所建的函谷关。

疋马频嘶:骑马的人频繁地嘶叫着。

自笑登高不能赋:自己却笑自己登高不能作诗。

古松苍柏:古松和苍柏,都是长寿的树,这里用来象征诗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开元二十四年(736)登泰山时所作。当时作者正处在政治生活最低谷的时候,心情非常沉重,他写下了这首七律。

首联描绘泰山的宏伟气势:“岱宗犹有汉云封,瑶草金芝事事空。”泰山被称为“岱宗”,它依然像汉代皇帝那样,被尊为“岱宗”,仿佛还在云雾缭绕之中。而那些珍贵的灵芝等药材,也似乎都消失了一般,一切都显得空灵无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无限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世事的感慨和无奈。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万树苍茫舟壑里,诸峰迢递碧霞中。”诗人站在山巅,俯瞰山下,只见无数树木郁郁葱葱,如同一片海洋,而在这片海洋中,群山又宛如一条条绵延不断的长龙,直入天际。远处的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碧绿色,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颈联则描绘了泰山周围的自然景观:“双龙尚见秦关气,疋马频嘶越观峰。”在泰山周围,可以看到两条蜿蜒曲折的龙形山脉,它们仿佛从秦代就开始存在,至今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而每当马匹奔腾而过,都会发出阵阵嘶鸣声,让人仿佛置身于越州观看那壮观的瀑布。

尾联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自笑登高不能赋,古松苍柏思何穷。”诗人自嘲地说,自己虽然登上了泰山之巅,但却写不出什么好诗来,只能感叹这些古老的松柏依旧生长得如此旺盛,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遭受的挫折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忧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