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归雁过扶胥,独客登楼俯大虚。
涨海波声天外尽,平原烟色柳中疏。
浮云越巂千峰迥,霸气秦关万里馀。
却忆故人南海上,相将骑鹿访茅庐。

这首诗是杜甫在五十六岁时写的,当时他居住在成都草堂。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登楼观海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翩翩归雁过扶胥,独客登楼俯大虚。”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群归雁飞过扶胥山,诗人独自登上高楼,俯瞰着广阔的海面。这里的“扶胥”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东省惠东县。

第二句“涨海波声天外尽,平原烟色柳中疏。”进一步描绘了海上的景象。海水涨潮时,波涛汹涌,声音传遍天边;平原上,烟雾缭绕,柳树稀疏。这里的“柳中疏”形容柳树在平原上稀疏地生长。

第三句“浮云越巂千峰迥,霸气秦关万里馀。”继续描绘了海上的景象。浮云飘过越巂山,山峰高耸入云;秦国的关隘绵延万里。这里的“霸气秦关”指的是秦国的长城,它横跨万里,威震四方。

最后一句“却忆故人南海上,相将骑鹿访茅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起了在南海上的老朋友,他们曾一起骑鹿探访茅庐,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这里的“骑鹿访茅庐”是一种象征,寓意着友谊深厚、亲密无间。

赏析:这首诗以登楼观海为背景,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海上的壮美景色和对朋友的深深怀念。诗中的“扶胥”、“越巂”、“霸气秦关”等词语都富有地域特色,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回忆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