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云气海门浮,贞白年来不下楼。
客自巴邛供一杖,人从天地寄扁舟。
月悬方丈娟娟夜,风起沧溟飒飒秋。
淮上桂丛千树发,几时招隐到山幽。
寄郭山人次甫
三茅云气海门浮,贞白年来不下楼。
客自巴邛供一杖,人从天地寄扁舟。
月悬方丈娟娟夜,风起沧溟飒飒秋。
淮上桂丛千树发,几时招隐到山幽。
注释:
- 三茅云气海门浮:三茅山的云雾缭绕,仿佛漂浮在海门之上。
- 贞白年来不下楼:贞白先生多年来没有离开过家门。
- 客自巴邛供一杖:客人来自巴邛,用一根杖作伴。
- 人从天地寄扁舟:人们像天地一样自由自在地漂流。
- 月悬方丈娟娟夜:明亮的月光洒在方丈寺,显得格外宁静美好。
- 风起沧溟飒飒秋:秋风起时,海浪拍打着岸边,声音响亮而有力。
- 淮上桂丛千树发:淮河沿岸的桂花树上,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 几时招隐到山幽:什么时候能回到山中隐居呢?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李英的作品《寄郭山人次甫》。诗中描绘了三茅山的壮丽景色和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首句“三茅云气海门浮”,通过描绘三茅山的云雾缭绕,形象地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接着以“贞白年来不下楼”来表达诗人对友人长久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的精神赞赏。第三句“客自巴邛供一杖,人从天地寄扁舟”,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在广阔天地之间自由漂泊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月悬方丈娟娟夜,风起沧溟飒飒秋”,则通过描绘月亮高挂、秋风习习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