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郎封事奏彤闱,策马关门去似飞。
不但前驱趋负弩,还朝侍从有光辉。
【注释】
潘光禄:指唐玄宗时期的名相张九龄。仙郎:即张九龄,因封“太子太师”而号“仙郎”。彤闱:宫门。负弩:古代兵书《六韬》有《武经七书》,其中第六是《六韬》、第一是《虎豹骑》,第三是《龙韬》,《龙韬》中有《犬马囊》。
策马关门去似飞:意思是说,他像箭一样快地离开了长安城,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
不但:不仅。前驱:前面开路的人。趋负弩:指士兵在战斗中冲锋陷阵,手执弓箭,背对弓弩。还朝:回朝廷。侍从:皇帝的近臣。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好友张九龄出使汴京,希望他能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开阔深远,情感真挚感人,堪称佳作。
首句写友人即将赴官,其情意之急切,其行色之匆忙,跃然纸上。二句紧承首句,点明友人将赴的地点和目的,并暗含着对友人的深情寄语,希望他能有所作为,报效君王。三句进一步描绘友人离去的情状。“策马”,形容速度之快;“关门”,暗示时间之短,仿佛友人一出门就消失在视线之中。此句既写出了友人急匆匆的行程,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四句写友人归途的盛况,以“不但”领起,指出不仅前面那些将士勇往直前,连后面的将士也不甘示弱,个个都奋勇争先。这两句用典丰富了诗意。“负弩”是《六韬》中的典故。《六韬》中说:“前驱者,前驱也。负弩者,后拒也。故前驱者,不可不壮也。”可见,这里用“负弩”一词,是比喻士兵们英勇善战。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写友人回朝后受到重用的情景。“光辉”二字既赞美了友人的才智,又表明诗人对他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