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时闻铁马嘶,蓟门霜柳渐凄凄。
天边野烧连烽火,城下寒砧杂鼓鼙。
阴碛草荒狐队出,平原风急雁行低。
尊前不见悲歌客,易水东流何日西。

经易州界

塞北时闻铁马嘶,蓟门霜柳渐凄凄。

天边野烧连烽火,城下寒砧杂鼓鼙。

阴碛草荒狐队出,平原风急雁行低。

尊前不见悲歌客,易水东流何日西?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塞北时闻铁马嘶”:在边塞地区时常可以听到战马奔腾的声音。
  2. “蓟门霜柳渐凄凄”:蓟门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柳树在秋天时更加显得凄凉。
  3. “天边野烧连烽火”:在远处的天空中可以看到被点燃的野火,这些野火可能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烽火。
  4. “城下寒砧杂鼓鼙”:城市的废墟上传来寒冷的砧石声和鼓声,这些声音可能代表着战争或冲突。
  5. “阴碛草荒狐队出”:阴暗的沙漠中草丛荒芜,狐狸群出没,这可能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
  6. “平原风急雁行低”:平原上的风非常急,大雁飞行时姿态很低,可能暗示着迁徙或是困难。
  7. “尊前不见悲歌客”:在宴会中看不到悲伤或哀怨的歌曲表演者。
  8. “易水东流何日西”:易水向东流淌,不知何时才能返回西边。这句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或是对离别之情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边疆景象图,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述,展现了边关的荒凉与孤独,以及诗人面对这种场景时的复杂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且富有画面感,能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边疆的自然风光与人的心理状态,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即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