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然抱十策,上干越王庭。
句践用其三,富国逞雄兵。
范蠡往师之,佐越破吴城。
功成泛湖去,拂衣且辞荣。
隐居齐鲁间,遂著陶朱名。
然也诚智囊,而蠡术亦精。
保身全明哲,千载垂英声。

【注释】

计然:即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政治家,军事家。十策:指《计然篇》。上干:向君王进言。句践:越王勾践的名号。三:指《计然》中提出的“治国之三务”。富国逞雄兵:用兵致富。范蠡:春秋末年楚国人,与文种同为越国大臣。师:教导,指导。辅佐越王勾践。破吴城:指帮助越灭吴的故事。功成泛湖去:功成身退,泛湖而归。拂衣:表示辞官的意思。辞荣:辞去荣耀。隐居:隐居山林。齐鲁:齐国和鲁国的代称。著:留下。陶朱名:陶朱公,范蠡经商致富后改名为陶朱公,后人尊称他为商圣。然也诚智囊:然而他也确实像诸葛亮一样是一个智囊。智囊原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所设置的一种官职,用以咨询军国要事,这里比喻智囊。亦精:也精通。保身全明哲:保全自身,保持明智。千载垂英声:千年以后,人们仍然赞扬他的英明事迹。

【赏析】

本诗是一首颂扬范蠡功成名退的诗歌。诗人先概述了范蠡的一生,然后对其功业进行了赞美。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曾经在越国担任过大夫职务,后来离开越国到楚国去游历,后来又回到越国担任大夫。在越国期间,他曾提出治理国家的“十策”,其中“治国之三务”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实践中。在越国灭亡之后,范蠡又辅佐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范蠡的一生充满了智慧与才华,他不仅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这首诗以“感咏二十首”为题目,实际上是对范蠡一生的颂扬与感慨。诗人首先概述了范蠡的一生,然后对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功绩进行了赞美。接着,他又提到了范蠡的智囊身份以及他的道德品质,最后表达了对他功成身退的敬佩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史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