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王初失国,避难楚泽中。
偶逢鋗人恐,饥卧泣途穷。
申亥感王恩,图报亡其躬。
事之以二女,王死乃殉从。
亥本田夫耳,尚效小臣忠。
何事管夷吾,甘心相桓公。
王魏辅建成,贪生昧其衷。
三子虽冒宠,忍心竞难容。
大义已弃捐,愧彼田舍翁。
诗句释义
1 感咏二十首: 这是一首自序诗,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灵王初失国: 灵王是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天子,他失去国家的控制意味着周朝的灭亡。
避难楚泽中: 周室衰微,灵王逃亡到楚国的湖泽之中,寻求庇护。
偶逢鋗人恐: 鋗人可能是指当地的土著居民,他们可能因为害怕而对流亡中的灵王产生恐惧。
饥卧泣途穷: 在饥饿和困境中,灵王不得不在旅途中哭泣,形容他的悲惨境遇。
申亥感王恩,图报亡其躬: 申亥是楚国的一位大臣,他深深感激灵王的恩情,并誓言要报答他的恩义,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
事之以二女,王死乃殉从: 这里描述的是申亥为了报答灵王的恩情,不惜献出自己的女儿作为礼物,甚至在灵王死后也会跟随他去死。
亥本田夫耳,尚效小臣忠: 这里的“亥”可能是一个笔误或者地名,实际上应该指的是申亥自己,他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仍然保持着忠诚的心。
何事管夷吾,甘心相桓公: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为齐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巨大的功勋。这里用管仲来比喻那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即使面临生死也毫不畏惧。
王魏辅建成,贪生昧其衷: 王魏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在辅佐建成侯(即齐建侯)的时候,却贪图个人利益而忘记了国家的根本利益。
三子虽冒宠,忍心竟难容: 这三子是指王魏、申亥等三人,他们虽然受到宠信,但是却不能容忍自己的错误行为。
大义已弃捐,愧彼田舍翁: 在这里,“大义”指的是国家的利益和原则,而“田舍翁”则是一个普通的农夫。诗人以这个农夫自比,表达了对于那些不能坚持正义、只顾自己安逸的人的羞愧之情。
译文
我写这首诗来表达我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周朝的最后一位天子灵王失去了国家的控制,他被迫逃亡到楚国的湖泽之中。当他在旅途中遇到当地土著居民时,他们对他产生了恐惧。尽管如此,他还是得到了申亥这位大臣的帮助和支持。申亥为了报答灵王的恩情,不惜献出自己的女儿作为礼物,甚至在灵王死后也会跟随他去死。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忠诚的精神。然而,那些贪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根本利益的人也不应该得到宽容。最后,我以一个普通的农夫自比,表达了对于不能坚持正义、只顾自己安逸的人的羞愧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自序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灵王流亡、申亥帮助、献女为礼、跟随至死的情节,展现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同时,诗人也批评了那些贪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根本利益的人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反映了历史事件,又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