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理之常,何须与辨别。
安静以俟之,百毁自消灭。
声华赫赫者,反被青蝇涅。
明珠莫暗投,按剑机先设。
不疑信洁己,盗金谤盈帙。
马援南征返,薏苡冤莫雪。
唯有塞上翁,失马忘言说。
见定物不摇,无忧亦无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感咏二十首》中的一首。下面是每句的释义和相应的译文:
毁誉理之常,何须与辨别。
理解毁誉都是自然的道理,没有必要去分辨是非。
注释:毁誉是指对人的赞扬或批评。理之常指的是这是正常的事情,不需要过分纠结。安静以俟之,百毁自消灭。
保持内心的平静,耐心等待时机,即使遭受无数的诋毁也会消失。
注释:安静指内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俟之指的是等待。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轻易受到他人的评价影响,最终会证明一切诽谤都是无意义的。声华赫赫者,反被青蝇涅。
那些声名显赫的人反而被小人诽谤。
注释:声华赫赫者指的是声名显赫的人。青蝇涅指的是被小人所污蔑玷污。这句话意味着,即使是名声很大的人,也会有被小人诬蔑的可能。明珠莫暗投,按剑机先设。
珍珠不应该被暗地里扔进去,应该预先准备好应对的手段。
注释:明珠莫暗投指的是珍珠不应该被扔到黑暗的地方,比喻贵重的东西应当谨慎处理,不能随便丢弃。按照剑的意思,这里指的是要有准备,要有所行动。不疑信洁己,盗金谤盈帙。
如果不怀疑自己的清白,就会成为盗贼攻击的目标。
注释:洁己指的是保持自己的纯洁。盗金指代了盗窃的行为。这句诗强调了保持自身清白的重要性。马援南征返,薏苡冤莫雪。
马援在南方打仗回来后,那个被冤枉的薏苡之冤却没有得到昭雪。
注释:马援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将领马援。南征返指的是马援从南方征战回来。薏苡之冤指的是因为薏米长得像野草而被误当做野草的薏苡(一种植物),后来被冤为谋叛罪并被斩首。这句诗表达了冤案得不到伸张的无奈。唯有塞上翁,失马忘言说。
只有边关的老人,丢失了马才忘记了语言。
注释:塞上翁指的是驻守边疆的老人。失马忘言的意思是失去了马之后,就不再谈论其他事情。这里的塞上可能指边关地区。见定物不摇,无忧亦无悦。
看到定物不会动摇,就不会有忧虑或者高兴。
注释:定物指的是不动的事物,这里用来比喻心态平和的人看待事物的态度。无忧亦无悦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外物所动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作者对于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看法。诗中通过对毁誉、名声、清廉、正直等主题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偏见、保持内心平和与独立的精神追求。杜甫在这首诗中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是对个人修养、道德品质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