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来洞口,洗耳听泉声。
晓色如苔净,寒流似佩鸣。
芳春无客到,深夜有猿惊。
不敢多时立,松风透骨清。
【注释】
1、寻幽来洞口:寻找幽静的地方来到洞口。寻幽:寻求清幽。洞口:山崖的缺口,是进入深山的途径。
2、洗耳听泉声:以水洗耳,听泉水的声响。
3、晓色如苔净:清晨的天空像苔藓那样清洁。晓色:清晨的天色。
4、寒流似佩鸣:寒冷的流水如同佩戴的玉佩在叮咚作响。寒流:冷冽的水流。
5、芳春无客到:芬芳美丽的春天没有人到访。芳春:指美好的春天。
6、深夜有猿惊:深夜里传来了猿猴的叫声。深夜:指夜深时分。
7、不敢多时立:因怕惊动了山林中的生灵,不敢停留太久。
8、松风透骨清:松林中吹来的清风可以让人感到清爽。松风:指松树林中吹来的风。
【译文】
寻找清幽之处来到洞口,用水洗耳倾听泉水潺潺。
早晨阳光明亮像苔藓一般清洁,寒流清澈好像佩玉般发出悦耳的声音。
美好的春天没有客人到来,深夜里有猿猴的叫声令人吃惊。
因为担心惊动了山林中的生物,不敢在这里停留太久,只能静静地站着。
但是松林中吹来的清风可以让人感到清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寻觅美景,感受自然,与山水为伴,享受大自然的洗礼和宁静的过程。
首句写“寻幽”,点明主题,“洞口”是进山的入口,也是山中景色的一部分。“洗耳听泉声”则是对山中美景的一种期待和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句则通过“晓色如苔净”、“寒流似佩鸣”等描写,展现了山中清新的自然环境以及其独特的美感。这里的“苔”和“佩”都暗示了山中环境的静谧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景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三句分别描绘了不同季节的山中景象,其中“芳春无客到”一句揭示了山中的美好在于其不被外界所打扰,只有真正的懂得欣赏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的美。而“深夜有猿惊”则进一步展示了山中的神秘与未知。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身行为的限制。“不敢多时立”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行为的反思。而“松风透骨清”则是对山中美景的最后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升华。
这首《洞山泉》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与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