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徐孺子,高风擅南州。
岂无倜傥士,邈焉无前俦。
所以陈蕃榻,不肯下凡流。
当时有高识,深为苍生忧。
亦欲回狂澜,斯志竟难酬。
吾生千载后,徒兹慕前修。
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一
昔闻徐孺子,高风擅南州。
岂无倜傥士,邈焉无前俦。
所以陈蕃榻,不肯下凡流。
当时有高识,深为苍生忧。
亦欲回狂澜,斯志竟难酬。
吾生千载后,徒兹慕前修。
注释:
徐孺子,指东汉时期的隐士徐庶子。
倜傥士,意为杰出的人才,不拘泥于世俗。
陈蕃榻,典故出自东汉末年,陈蕃在任太守时,邀请天下贤士来家共坐谈笑,被后人称为“陈蕃榻”。
苍生,泛指人民大众。
回狂澜,比喻扭转社会风气或挽救颓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隐士的风范及其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徐孺子的怀念,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理想,而对陈蕃榻的描述则体现了他对高尚品德与社会责任的重视。最后,诗人通过表达对改变社会现实的渴望,反映出他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担忧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价值观念。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