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夔不易得,自古难其才。
西伯有圣德,子牙乃归来。
后世匪无士,庸君多忌猜。
丘轲终不遇,吾道亦悲哉。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首篇为序诗,咏隐居耕读之乐,后十二首从《山海经》、《穆天子传》中撷取题材而写成。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皋夔不易得,自古难其才。西伯有圣德,子牙乃归来。后世匪无士,庸君多忌猜。丘轲终不遇,吾道亦悲哉。
接下来将逐句进行翻译并加上必要的注释:
皋夔(gāo kū)即皋鼉(gāo kuī),指上古贤臣皋陶和夔,因善于治理而闻名。
易得:容易得到
才:才能、才干
西伯:周文王姬昌,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被尊称为西伯。
圣德:圣明的德行
子牙:商朝末年著名的谋臣姜尚,即吕尚,字子牙,本姓姜,是周文王的重要辅佐。
后世:后来的时代
匪:非
士:这里指有才能的人,特指士人
庸君:平庸无为的君主
多忌猜:多猜疑、多忌妒
丘轲:指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终不遇:最终没有遇到知音或赏识他的明主
吾道:我的志向、我的主张或我的思想
悲哉:感叹词,表达悲伤或哀叹的情感
译文:
皋夔和夔不容易得到,自古以来很难找到这样的贤臣。周文王有圣明的德行,姜太公于是回到了周国。后来的时代不是没有贤能之士,而是平庸无为的君主太多,常常嫉妒猜疑。孔子最终也没有遇到赏识他的明主,我的志向、我的主张或我的思想也感到悲哀啊!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借《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山海经》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地理书籍,包含了大量有关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和神话传说的内容。陶渊明在诗中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通过对比自己与古代贤明君主的关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平庸无为的君王的批评,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