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卜盟鸥地,遥随倦鸟还。
架桥通草阁,隔水望春山。
修竹流清啸,疏花照醉颜。
松门凡几处,都付薜萝关。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为卜盟鸥地,遥随倦鸟还。”
  • 解释: 在这里,诗人通过比喻来表达一种归隐的愿望。他选择了一个被鸥鸟所喜爱的地方——即“盟鸥地”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这象征着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倦鸟还”意味着即使是倦怠的鸟儿也能找到归宿,诗人以此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美好向往。
  • 关键词:倦鸟还(表示无论何时,都有归宿)、盟鸥地(象征自由、宁静的生活)。
  1. “架桥通草阁,隔水望春山。”
  • 解释: 此句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诗人通过一座小桥,连接着前方的草阁,在桥上远望春天的山水。这种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内心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
  • 关键词:架桥通(形容一种连接或沟通的方式)、草阁(传统建筑风格)、春山(春天的自然景色)。
  1. “修竹流清啸,疏花照醉颜。”
  • 解释: 这里的“清啸”可能是指竹林间传来的风声,而“疏花”则是指散落的花影。两句诗联合起来,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
  • 关键词:修竹(指竹子长得非常整齐优美)、清啸(形容风吹动竹子发出的声响)、疏花(稀疏的花朵)。
  1. “松门凡几处,都付薜萝关。”
  • 解释: 这里的“松门”指的是松树环绕的大门,而“薜萝关”则形象地描述了门上的藤蔓和缠绕的青苔。诗人用“几处”表明松门的数量不多,但却足够让人感到宁静和满足。
  • 关键词:松门(指松林环绕的门)、薜萝(指覆盖在门上的藤蔓)。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隐居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洋溢着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淡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