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天半白云连,瑶石山人此学仙。
书就玉楼知有日,归来华表定何年。
秋高木叶千崖下,雨过溪声万壑传。
怪道石山藏便发,凤毛今日正翩翩。

【注释】:

  1. 登瑶石台怀黎惟敬先生兼赠君献:登临瑶石山之台,怀想黎惟敬先生,并赠送给他。
  2. 孤峰天半白云连:山峰高耸入云,孤峰之上云雾缭绕。
  3. 瑶石山人此学仙:在瑶石山修炼成仙的人。
  4. 书就玉楼知有日:书写完成之后,便知道何时可以到达玉楼。
  5. 归来华表定何年:归来之时,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6. 秋高木叶千崖下:秋天,树叶落满了山坡。
  7. 雨过溪声万壑传:雨后,溪水声音回荡在山谷之中。
  8. 怪道石山藏便发:奇怪地发现石头的山中隐藏着凤凰。
    【赏析】:
    《登瑶石台怀黎惟敬先生兼赠君献》,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甫。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大历元年(766)冬至二年(767),当时杜甫流寓夔州。诗中的“瑶石”即指“夔石”。
    全诗共八句,前三联为第一层,写登台观景和送别友人;后三句为第二层,抒发感慨,寄寓人生哲理。诗的首句写登台观景,二句写友人,三、四句写自己,末句用反诘表达出对友人的怀念和祝福。全诗构思精巧,想象奇特,意境清远,风格遒劲。
    诗歌原文:
    孤峰天半白云连,瑶石山人此学仙。
    书就玉楼知有日,归来华表定何年?
    秋高木叶千崖下,雨过溪声万壑传。
    怪道石山藏便发,凤毛今日正翩翩。
    注释:
  9. 孤峰天半白云连:孤独的山峰在天的边际上,白云连接起来。
  10. 瑶石山人此学仙:在瑶石山上修炼成仙的人。
  11. 书就玉楼知有日:写完书之后,就知道哪天可以到达玉楼。
  12. 归来华表定何年:归来的时候,不知道会是哪一年。
  13. 秋高木叶千崖下:秋天,树叶落满了山坡。
  14. 雨过溪声万壑传:雨后,溪水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之中。
  15. 怪道石山藏便发:奇怪地发现石头的山中隐藏着凤凰。
    鉴赏: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大历元年(766)冬至二年(767),当时杜甫流寓夔州。诗中的“瑶石”即指“夔石”,夔石山又名赤甲山,在今四川奉节县东三十里。杜甫曾游夔州,登夔石山,作此诗。
    前四句为第一层:“孤峰天半白云连,瑶石山人此学仙。书就玉楼知有日,归来华表定何年?”这是说,站在孤峰上仰望天空,只见白云连着白云。在这孤峰顶上,有一位姓黎的先生在这里修道,他在这里学道成仙了。我写的字写成以后,就可以知道哪天可以到达玉楼。但当我回来的时候,不知道会是哪一年呢?
    后四句为第二层:“秋高木叶千崖下,雨过溪声万壑传。怪道石山藏便发,凤毛今日正翩翩。”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当秋天来临时,树叶都变黄了,一片片从山崖上飘落下来。雨后的溪水声音,回荡在无数的山谷之中,让人感到十分美妙。奇怪地发现石头的山中隐藏着凤凰。今天凤凰的羽毛真是光彩夺目,翩翩起舞啊!
    这首诗构思精巧,想象奇特。它不仅把孤峰、白云、玉楼、归期、秋叶、雨声、溪水、石山、凤凰等景物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运用了拟人化手法,使它们仿佛都成了有情有意的人,从而创造出一个幽静深远的境界。特别是那“怪道石山藏便发”,将山石比作凤凰,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惊奇感受,又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