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砧原自在,不是野鸳鸯。
纵有忆君意,其如水一方。
注释:原句意思是:砧杵声声,自然自在,并不是野鸳鸯。纵使有怀念君意,也只能是思念水那边的她。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怀念与无尽思念之情。他以砧杵声和野鸳鸯为喻,生动地描绘了相思之苦和无奈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稿砧原自在,不是野鸳鸯。
纵有忆君意,其如水一方。
注释:原句意思是:砧杵声声,自然自在,并不是野鸳鸯。纵使有怀念君意,也只能是思念水那边的她。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怀念与无尽思念之情。他以砧杵声和野鸳鸯为喻,生动地描绘了相思之苦和无奈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特点的鉴赏。解答时,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闻道梅花发”中的“闻道”,表示听到消息;“梅花”,这里指梅树的花。这两句是说:我听说梅花开了,便去寻找它。“寻芳”即寻花,这里指寻找美丽的花。“到水滨”,来到水边。“并作一林春”,把满溪的月影当成了满林的春色。“瘦影”,指梅花枝干瘦弱的影子。“窥”指偷看。“幽香”指梅花的香味
诗句释义 度小湘(1) - 春水平于席:春天的江水平静如席,形容水势非常平稳。 - 舟行若在虚:船只行驶时,感觉如同漂浮在虚空之中,给人一种轻盈而自在的感觉。 度小湘(2) - 江晴舞独鹤:江面上天气晴朗,一只鹤独自翩翩起舞。 - 沙静拜群鱼:沙滩上寂静无声,一群鱼聚集在一起进行祈祷或祭祀。 度小湘(3) - 柳桥樵客饭:柳树下的桥梁上有打柴人正在吃饭,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入峡》。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入峡 - 诗句解释:进入峡谷,形容深入峡中。 - 译文/注释:我进入了峡谷之中。 - 赏析:这是诗的第一句,为全诗设定了背景,即作者身处深山峡谷之中。 2. 晴川望转微 - 诗句解释:晴空万里,视野广阔,但视线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 译文/注释:晴朗的天空,视野开阔,但视线逐渐变得模糊。 - 赏析
归至澜石留别梁璘叔 阳气满江滨,江梅树树新。 共怜湘水棹,归及故园春。 山店云迎客,溪桥月送人。 瓦盘不惜醉,珍重慰情亲。 注释:归至澜石(即指作者的故乡)留别梁璘叔(即指作者的朋友或亲戚):在回家的路上,与梁璘叔作别。 阳气满江滨:阳气,阳光;江滨,江边。意思是:阳光普照,温暖了江边的景色。 江梅树树新:江梅,一种梅花品种;新,刚刚绽放。意思是:江边的梅花树,树上的梅花刚绽放。 共怜湘水棹
注释: 1. 相思水一方:相思之水,指思念之情。一方,一池或一方之地。 2. 长忆共飞觞:长记着与某人一起喝酒、赏月的情景。 3. 及此梅花发:等到此时,梅花开放了。 4. 登君白玉堂:登上你的白玉堂(即高高的官署)。 5. 云林一倍胜:云林,这里指山林。一倍胜过,意思是比山林还美。 6. 溪月两重光:溪边月光明亮。两重光,两层月光。 7. 别有兰舟系:另有一只小船系在岸边。兰舟,用兰花装饰的船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第一句: “江干带露华” - 描述的是江边的景象,江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同覆盖着露珠。“带露华”意味着这些露珠仿佛给江边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 2. 第二句: “新月印平沙” - 月亮刚升起,映照在江面上,形成了一道清晰的影子,就像新月印在平静的沙滩上一样。这里的“印”字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3. 第三句: “水织金梭动” -
【注释】 春风:春风,春天的和风。 东风昨夜至:昨夜的东风吹来。 罗帏开:罗帐被风吹开。 几花发:不知有几朵花开了。 香来:香气随风而来。 渡水拂垂柳:渡过溪流时,轻拂过两岸的垂柳。 穿林动落梅:穿过林间时,惊动了飘落的梅花。 空闺妇:独在空闺的妇女。 楼上有馀哀:楼上还留着深深的哀伤。 赏析: 此诗是借写闺怨以抒发作者的悲愁情绪,全诗语言朴素,清新自然。首联“东风昨夜至,吹我罗帏开
【注释】 1. 泊峡口:停船在峡口。泊,停泊;峡口,山峡的入口处。 2. 羚羊古峡口:羚羊峡口,地名,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曾在此与楚军作战,因有“羚羊挂角”之说。故称羚羊峡口。 3. 西望见崧台:崧(sōng)台,即夏禹治水所筑的城,位于今山东泰安县西北。这里指夏禹治水的地方。 4. 人家背山住:背山,背靠山。家,泛指房屋。 5. 城门临水开:城门,指山峡口处的关隘或城堡。水,指峡口之水。 6.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游星岩 百折苍崖道,邅回望不分。岩扉遥隔水,石罅半流云。龙井潮相应,灵宫日易曛。仙源知不远,鸡犬静中闻。 注释: 百折苍崖道,邅回望不分:百折,形容山势陡峭曲折;邅回,是徘徊不前的意思。诗人在游赏星岩时,看到山岩高耸入云霄,山崖陡峭曲折,于是徘徊于山间,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久久不离去。 岩扉遥隔水,石罅(xiā)半流云。 岩门隔着水面
诗句释义 1. 隔花闻犬吠,童子启柴扉。 - 注释:通过花朵传来的犬吠声,童子打开了柴门。 - 赏析:诗中通过声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被朋友邀请而未能如愿以偿的心情。 2. 上客来何处,主人出未归。 - 注释:客人的到来和主人的离开都是未知的,让人感到有些失落和迷茫。 - 赏析:这句诗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心情的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诗歌的主题——访友不值的无奈。 3. 暝烟笼竹树
诗句原文: 水西寓目同梁幼宁明府赋 柳条将荇带,隔水故相牵。 欲采芙蓉赠,仍愁不见莲。 注释解释: - 柳条将荇带:用"柳条"和"荇带"比喻男女之间的情感牵连。 - 隔水故相牵:通过"隔水"来表现两人之间难以相见的相思之情。 - 欲采芙蓉赠:表达想要采摘荷花来赠送给心爱的人。 - 仍愁不见莲:担心不能见到对方,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男子对女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释】 金刹:指寺庙。翠微:青翠的山色。遗殿:前朝帝王或旧时的宗庙。梁日月:指梁上刻着日月图案的木柱。空门:佛门。松风:松林中的清风。竹树:指竹子和松树,泛指风景优美的山林。瑶坛:神话中神仙修炼的地方。丹灶:炼丹用的火炉。延年:延长寿命。 【译文】 玲珑的金刹耸立在翠微之间,云天之上高高的石阶悬空而悬。前朝帝王的殿堂还留有梁上的日月,禅门之中常对望汉江山川。松林中清风传来鹤鸣的声音
寿瑶台翁八十一 归去来兮事若何,扶胥江上足烟波。 两都作宰贤声著,四世同堂乐事多。 佳气重瞻关外紫,春风新长鬓边皤。 渭滨正入飞熊梦,蓬岛无劳青鸟过。 注释:瑶台:指仙境。八十一:寿数。归:归隐。事:指世事。扶胥江:即扶胥山,在今江苏句容县北。烟波:指江水雾气弥漫的景象。两都:指东晋和南朝宋,当时两都建康(今南京)和建业(今南京)。贤声著:贤名远扬。四世同堂:指家庭和睦,子孙众多。关外紫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赠诗的回应。诗人以巧妙的手法,将赠诗中的“同梁幼宁明府赋”与自己的“水西寓目”相对应,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赠诗的理解。 首句“含笑掩罗襦”,诗人用“含笑”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赠诗中的情景,即诗人面对友人的赠诗时,脸上露出了微笑。然后,诗人用“掩罗襦”一词,巧妙地将赠诗中的“罗襦”与自己的“水西寓目”相对应,表达了自己对友人赠诗的理解。 第二句“佯羞入深竹”
水西寓目同梁幼宁明府赋 赏析古人寄情山水之作 1. 藁砧原自在,不是野鸳鸯 注释:藁砧,古代指用藁草做成的砧石,常用于砍削谷物。野鸳鸯,比喻自由而不受束缚的伴侣。整句诗通过描绘藁砧与野鸳鸯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纵有忆君意,其如水一方 注释:纵有,即使有。忆君意,思念之情。水一方,指远方的人或事物。整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赏析
【注释】 山居:隐居。花冥冥:花朵盛开,香气四溢。鸟啼不知处:鸟儿啼叫着不知飞到哪里去了。石上泉:指山上的清泉,在石缝中涌出。岩前雨:指山上的细雨,从岩石缝隙中飘落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和自然景物的诗。诗人以“山居”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首句写洞口花香浓郁,令人陶醉。次句写鸟儿不知飞向何处,增添了几分神秘感。第三句写风吹动泉水,使清泉散作岩石前的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