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兰十二曲相维,无那花枝不自持。
不见酒旗歌舞地,年年风雨葬西施。

【注释】

畹兰:指《诗经·周南·关雎》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后以“关雎”为夫妇情爱之典。

二章:即上、下两句为一个层次,共有两个层次。

黄逢永:即唐人黄滔。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作者借咏《诗经·关雎》,抒发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全诗分上下两部分,每章由二句构成,上下两句又形成一层。这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是这首诗的特点。

上章“雕兰十二曲相维”,写《诗经·关雎》。诗人借用了这四字作为本篇的主题,说明要表达的是有关爱情的主题。但此诗并非单纯写情,而是借咏《诗经·关雎》,抒发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十二曲”指《关雎》一诗中的十二个句子。这四字是全诗的主题,也是诗人感情的寄托。

下章“不见酒旗歌舞地”,写《诗经·蒹葭》。诗人借咏《诗经·蒹葭》,表明自己要追求真挚的爱情。“酒旗歌地”指酒馆里招徕客人的旗帜和歌声。诗人用“不见”二字,表现自己追求爱情的决心。

最后两句“年年风雨葬西施”,写《越绝书·越绝外传》。诗人借咏《越绝书·越绝外传》,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风雨”指吴越两国之间的战争。西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她的美丽使吴王夫差迷恋不已,最终导致吴国灭亡。这里诗人用西施比喻那些追求名利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