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杯南海去,秋水照袈裟。
红蓼溪桥晚,青枫江路斜。
望灯寻水寺,乞食向渔家。
彼岸行应达,慈航望转赊。
灯悬华顶月,衲补赤城霞。
为问北宗学,今开第几花。
诗句内容为:
放下杯中南海去,秋水照映袈裟。
红蓼溪桥晚色好,青枫江路斜阳斜。
望灯寻水寺,乞食向渔家。
彼岸行应达,慈航望转赊。
接下来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放杯南海去:这里描绘了一幅诗人远航的画面,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秋水照袈裟:通过“秋水”与“袈裟”的对比,表达了一种静谧与超脱的境界,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红蓼溪桥晚,青枫江路斜: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寥。
望灯寻水寺,乞食向渔家:这里的“望灯寻水寺”和“乞食向渔家”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各种生活经历,展现了他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尊重。
彼岸行应达:这里的“彼岸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于某种理想的追求或信仰的坚持,而“应达”则表达了一种期待与希望。
慈航望转赊:通过“慈航”和“转赊”这两个词,诗人表达了对于救赎、解脱或重生的渴望。
华顶月,衲补赤城霞:这两句诗描绘了高僧修行时的景象,也象征着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净化。
为问北宗学,今开第几花:通过询问“北宗学”,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佛教知识的好奇,还暗指对佛法深奥的理解与探求。
李云龙的《送幻公》不仅是一首表达旅行者心情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远方的向往,更是对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深刻探索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