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扶愿力,百鬼役芳郊。
宝剑遥相倚,风铃夜自敲。
霞端千佛现,冢畔一僧巢。
舒指从西竺,藏锋似大茅。
石棱栖布谷,幡影舞潜蛟。
碑阴欲有纪,才尽为三肴。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此诗为题“千佛塔”,作者在《净社分赋得千佛塔限三肴》中说:“千佛塔高三百尺,四门皆开,四天扶愿力,百鬼役芳郊。”意思是说千佛塔高三百尺,四门都开着,有四天来帮助它,百鬼神都在这香郊里服役。诗人在诗中写道:“宝剑遥相倚,风铃夜自敲。”“宝剑”是佛教语,指佛的宝杖;“风铃”是佛教语,指佛的铃杵,即佛的法器。“遥相倚”是指佛的宝杖在月光下闪烁着,像宝剑一样。“夜自敲”是指风铃在夜里发出的声音清脆悠扬。诗人以佛的宝杖和风铃作为比喻,写出了千佛塔夜晚的美景:月光照耀着千佛塔,塔上挂着风铃,风吹过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使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写道:“霞端千佛现,冢畔一僧巢。”“霞端”指的是佛光;“冢畔”指的是和尚墓旁边。“一僧巢”指的是一个和尚正在坟墓旁边修行。诗人把佛像比作“一僧”,形象地写出了千佛塔夜晚的美景。最后两句是:舒指从西竺,藏锋似大茅。诗人用“舒指”“藏锋”两个动作来形容佛的手指和佛的法剑(即锋芒),写出了佛的智慧和力量。
【答案】
①译文:月光照耀着千佛塔,宝杖和风铃在夜晚发出美妙的声音。②注释:①千佛塔:一座高大的佛塔。③四天:指佛的四个护法神。④百鬼:指鬼怪。⑤宝剑:指佛的宝杖。⑥风铃:指佛的法器——风铃。⑦霞端:指佛的光。⑧冢畔:指和尚的墓地旁边。⑨舒指:伸长手指。⑩藏峰:收起锋芒。⑪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月光照亮千佛塔,宝杖和风铃在夜晚发出声音的情景;又写了佛的手指和佛的法剑(即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