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幽好,春山高入云。
石岩飞磴接,濑道小桥分。
度壑龙为杖,穿萝鹤共群。
禅房掩苍翠,人语带氤氲。
问法随真侣,观空息众纷。
鸟啼如有意,花落自成文。
凉籁传清梵,香台送夕矄。
空林孤磬寂,归路一猿闻。
烟树浮清霭,霞天织锦文。
时时回首望,行欲谢尘氛。

注释:

何处寻幽好,春山高入云。

石岩飞磴接,濑道小桥分。

度壑龙为杖,穿萝鹤共群。

禅房掩苍翠,人语带氤氲。

问法随真侣,观空息众纷。

鸟啼如有意,花落自成文。

凉籁传清梵,香台送夕矄。

空林孤磬寂,归路一猿闻。

烟树浮清霭,霞天织锦文。

时时回首望,行欲谢尘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天的山间景色和修行者的生活状态。

首句“何处寻幽好”表达了作者对寻找幽静之处的向往,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句“春山高入云”,描绘了春天的山峦高耸入云端的景象,表现了山的雄伟和壮美。

第三、四句“石岩飞磴接,濑道小桥分”,描述了山间的石阶和溪流,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

第五、六句“度壑龙为杖,穿萝鹤共群”,将龙和鹤引入画面,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第七、八句“禅房掩苍翠,人语带氤氲”,表现了禅房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活动。

第九、十句“问法随真侣,观空息众纷”,表达了修行者追求真理和内心清净的愿望。

第十一、十二句“鸟啼如有意,花落自成文”,描绘了鸟儿的鸣叫和花的凋零,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无常。

第十三、十四句“凉籁传清梵,香台送夕矄”,传达了寺庙中传来的佛音和夕阳西下的情景。

第十五、十六句“空林孤磬寂,归路一猿闻”,表现了山林中的寂静和归途中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烟树浮清霭,霞天织锦文”,描绘了天空中的彩云和美丽的景色。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修行者生活的刻画,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的追求和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