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滞周南春复春,路迷何处问三秦。
竟非吾土堪垂泪,不为儒冠岂误身。
偷腊槛梅暄媚眼,美寒山筱晚伤神。
虚传夜雪能乘兴,不见山阴鼓柁人。

立春遇雪东孙君二首

留滞周南春复春,路迷何处问三秦。

竟非吾土堪垂泪,不为儒冠岂误身。

偷腊槛梅暄媚眼,美寒山筱晚伤神。

虚传夜雪能乘兴,不见山阴鼓柁人。

注释:

  1. 立春遇雪:诗题中的“立春”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之后春天来临,但此时遇到下雪,所以称为“遇雪”。
  2. 周南:周代的都城,这里借指作者的故乡。
  3. 路迷何处:形容在陌生的地方迷路了。
  4. 三秦:泛指秦地,即今天的陕西省一带。
  5. 竟非吾土堪垂泪:意思是说,这并非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在这里流下了眼泪。
  6. 儒冠误身:儒家的帽子(象征学问和道德)可能误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7. 偷腊槛梅暄媚眼:偷偷地欣赏着腊月里梅花绽放的样子,它们似乎在妩媚地眨着眼。
  8. 美寒山筱晚伤神:赞美寒冷的山区小草在傍晚时分显得有些伤感,让人心疼。
  9. 夜雪乘兴:夜晚下的雪景令人兴奋,好像可以借此机会尽情享受。
  10. 山阴鼓柁人: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善于驾驶船舵的人,山阴是地名,可能是作者家乡附近的一个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立春后遇到的一场雪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