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阴苍苍春不分,春堂黯黯惜离群。
柳条欲折不应手,林花即开谁寄君。
雁飞帆樯畏触雪,日蒸山泽恣成云。
杳然携别东园晚,绮席玉杯相对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的注释如下:
野阴苍苍春不分 - “野阴”指的是郊外的树木,”苍苍”形容树木茂密,遮天蔽日。”春不分”是指春天的气息在浓密的树荫中难以分辨。
春堂黯黯惜离群 - “春堂”可能指的是一个春天开放的场所或园林。”黯黯”形容景色暗淡、萧条。”惜离群”是指对离去的人群感到惋惜。
柳条欲折不应手,林花即开谁寄君 - “柳条”是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柔嫩、易弯的事物。”欲折不应手”形容柳条柔弱到几乎无法折断的样子。”林花”可能指的是花木丛中的花朵,”即开谁寄君”表示这些花即将开放时,却没有人能将它们送给远方的朋友。
雁飞帆樯畏触雪,日蒸山泽恣成云 - “雁飞”指大雁飞翔。”帆樯”指船上的桅杆和船身,这里用来比喻船只。”畏触雪”意味着在大雁飞行时害怕被雪碰到或者影响。”日蒸山泽恣成云”描述的是太阳照射下,山泽间的水汽上升形成云雾的场景。
杳然携别东园晚,绮席玉杯相对曛 - “杳然”在这里可能是形容天色渐暗,或者离别时的惆怅心情,”东园晚”指的是傍晚时分的东园。”绮席玉杯相对曛”描绘了一幅宴会场景,绮丽的席子和晶莹剔透的酒杯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美丽,但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和对离别时刻的感受。首句描绘了一种朦胧、不分明的春天氛围,象征着与友人分别时的迷茫和不舍。第二句通过描写春堂的昏暗和柳条的脆弱,进一步表达了与友人别离时的感伤情绪。第三句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通过对比即将开放的林花无人赠送的情境,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第四句通过对大雁飞翔与太阳照射下云彩生成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友人的关切。最后一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宴会场景,但在黄昏的余晖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离别之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