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王世芜没,石麟亦埋翳。
徐子发东吴,英论有馀地。
龙游沧波阻,日出浮云蔽。
呜呼献王士,竟洒荆山涕。
光掩明珠弃,宠奋西施废。
古来共如此,不独君遭际。
余本澹荡人,倾盖托末契。
酣歌继日暮,醉酒无阴霁。
各为征蓬散,吾岂匏瓜系。
旧时南阳宅,回首成迢递。
蹈海有夙期,与子自兹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赠给徐子的文章。诗的原文如下:
偃王世芜没,石麟亦埋翳。
徐子发东吴,英论有馀地。
龙游沧波阻,日出浮云蔽。
呜呼献王士,竟洒荆山涕。
光掩明珠弃,宠奋西施废。
古来共如此,不独君遭际。
余本澹荡人,倾盖托末契。
酣歌继日暮,醉酒无阴霁。
各为征蓬散,吾岂匏瓜系。
旧时南阳宅,回首成迢递。
蹈海有夙期,与子自兹逝。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徐子(即徐凝)的赠言,表达了他对其才华的赞赏和对其遭遇的同情。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和寓意。
- 偃王世芜没,石麟亦埋翳。
- “偃王”代指历史上的周幽王。这里暗指徐子可能遭遇不幸,如周幽王般沉溺于享乐而忽视国事。
- “石麟亦埋翳”形容徐子的才华被埋没。
- 徐子发东吴,英论有馀地。
- 徐子在东吴(古代指江苏一带)得到赞誉,他的才华和见解足以令人钦佩。
- 龙游沧波阻,日出浮云蔽。
- 龙在大海中游走受到阻碍,太阳从云层后面升起,比喻徐子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
- 呜呼献王士,竟洒荆山涕。
- 叹息献王(即屈原)的境遇,屈原在汨罗江边哭泣。这里暗示徐子也有类似的悲情。
- 光掩明珠弃,宠奋西施废。
- 明珠被掩盖(比喻才能被埋没),西施虽然貌美却被废弃。
- 古来共如此,不独君遭际。
- 这是李白对历史人物的一种总结,表明历史上很多才子都有相似的遭遇。
- 余本澹荡人,倾盖托末契。
- 李白自称是一个性情豁达的人,愿意放下一切与对方建立深厚的友谊。
- 酣歌继日暮,醉酒无阴霁。
- 表示李白和徐子一起唱歌到天色已晚,但酒醉后却没有晴朗的天空。比喻两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 各为征蓬散,吾岂匏瓜系。
- 比喻各自离散的生活如同飘散的蒲公英,而李白自己则像悬挂在葫芦上的瓜,无法自由行动。
- 旧时南阳宅,回首成迢递。
- 回忆旧时的住处,现在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地方。
- 蹈海有夙期,与子自兹逝。
- 表达李白决心追随徐子的决心,即使前路艰难也要一同前往。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徐子的个人命运,也反映了李白对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徐子遭遇的描写,李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诗中运用了很多象征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富有深意且富有美感。